隋文帝开皇五年(585年),隋文帝杨坚派遣韦冲为南宁州总管,在云南设置了恭州、协州和昆州。 《隋书·史万岁传》载:开皇十七年(597年)“先是南宁州刺史爨元来降,拜昆州刺史。既而复叛。遂以万岁为行军总管,率众击之。入自蜻蛉川,经弄栋、次大勃弄、小勃弄、至于南中。贼前后屯居要害,万岁皆击破之,行数百里,见诸葛亮纪功碑铭其背曰:‘万岁之后,胜我者过此。’万岁令左右倒其碑而进,度西二河,... 【详情】
南朝时期,中原正处于封建割据的局面,云南相继为宋、南齐、梁、北魏、西魏、北周统治。从当时云南的行政建置看,虽然朝廷更迭频繁,但基本上沿袭了西晋时期的建置体制,即州、郡、县三级制,州为宁州,郡、县的设置变化较大。《宋书·州郡志》说:“地理参差,其详难举,实由名号骤易,境土屡分,或一郡一县,割成四五,四五之中,亟有离和。”今据《宋书·州郡志》和《南齐书·州郡志》分述于后。刘宋王朝时,宁州领郡十五,领县... 【详情】
公元265年西晋王朝建立,为了加强对云南的统治,泰始七年(271年)晋王朝把蜀汉设立的南中四郡分化出来,设立宁州。《晋书·地理志》载:“宁州,于汉魏为益州之域。泰始七年,武帝以益州地广,分建宁、兴古、云南、交州之永昌,合四郡为宁州。统县四十五,户八万三千。”西晋增加了“州”这一级高于郡之上的行政建置,大理地区分属宁州的云南、永昌二郡。据《晋书·地理志》载:云南郡“统县九,户九千二百。云平、云南、弄... 【详情】
公元220~280年,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被称为南中,为蜀国的一部分。南中自古称为“夷越之地”,刘备建立蜀国后,派邓方为广来降都督。邓方死,李恢继任。蜀章武元年(221年),孙权通过交趾太守士燮,遥署雍凯为永昌郡守。雍凯“恩信著于南土”,在他的煽动下,“南中诸郡,并皆叛乱”。建兴三年(225年)春,诸葛亮率众南征,秋平四郡。诸葛亮安定南中后,有鉴于大姓势力过大难制,把大郡划为小郡,改益州郡为建宁... 【详情】
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西汉王朝发巴蜀兵数万人击劳浸、靡莫,“以兵临滇”,“滇王”降汉,西汉王朝在“滇王”统治区设置了益州郡。同年,汉王朝派郭昌、卫广往击大理地区阻挡汉使的“昆明”部落。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和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郭昌又两次率兵往击“昆明”部落,“后数年,复并昆明地”,在大理地区设置了叶榆、云南、邪龙、比苏4县,属益州郡管辖,从此大理地区正式纳入汉王朝的疆域。叶榆县...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