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印象大理 > 大理历史 > 历史沿革

两汉时期

  • 大理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07日
  • 来源: 大理州地方志办公室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西汉王朝发巴蜀兵数万人击劳浸、靡莫,“以兵临滇”,“滇王”降汉,西汉王朝在“滇王”统治区设置了益州郡。同年,汉王朝派郭昌、卫广往击大理地区阻挡汉使的“昆明”部落。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和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郭昌又两次率兵往击“昆明”部落,“后数年,复并昆明地”,在大理地区设置了叶榆、云南、邪龙、比苏4县,属益州郡管辖,从此大理地区正式纳入汉王朝的疆域。叶榆县:《汉书地理志》载:“叶榆,叶榆泽在东,贪水首受青蛉,南至邪龙入仆,行五百里。”据《新纂云南通志·地理考十二》载,叶榆县地在今大理市、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一带。云南县:《新纂云南通志·地理考十二》载:“县名云南自汉相沿以迄于清,今为祥云县,即汉云南县故地……。云南之名初仅一县,后为一郡,又后称一省也。”云南县地在今祥云县、弥渡县一带。邪龙县:《汉书·地理志》载:“贪水南至邪龙入仆”,古之仆水即今礼社江,贪水即今白崖江,白崖江西南向流至南涧县境入礼社江,今巍山县、南涧县、漾濞县即邪龙县故地。比苏县:据《新纂云南通志·地理考十二》考证,比苏在永昌东境,今云龙县即比苏县故地。永平十年(67年),东汉王朝把益州郡西部的叶榆、云南、邪龙、比苏、不韦、巂唐6县分出,置益州西部都尉,治所设在巂唐县(今云龙县南、保山市北)。永平十二年(69年),哀牢王柳貌派遣其子向汉王朝表示“内属”,汉明帝在哀牢地区新设了哀牢县和博南县(今永平县),并把原益州西部都尉所辖6县与这两个新设置的县合并,正式设立了永昌郡,治所在不韦县。《后汉书·郡国五》载:“永昌郡,明帝永平十二年分益州置。洛阳西七千二百六十里。八城,户二十三万一千八百九十七,口八十九万七千三百四十四……巂唐、比苏、叶榆、邪龙、云南、哀牢(永平中置,故哀牢王国)。博南(永平中置)。”东汉时期,大理地区隶属于永昌郡,原西汉时设置的叶榆、邪龙、云南、比苏四县不变,并新设置了博南县(今永平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