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时期,中原正处于封建割据的局面,云南相继为宋、南齐、梁、北魏、西魏、北周统治。从当时云南的行政建置看,虽然朝廷更迭频繁,但基本上沿袭了西晋时期的建置体制,即州、郡、县三级制,州为宁州,郡、县的设置变化较大。《宋书·州郡志》说:“地理参差,其详难举,实由名号骤易,境土屡分,或一郡一县,割成四五,四五之中,亟有离和。”今据《宋书·州郡志》和《南齐书·州郡志》分述于后。刘宋王朝时,宁州领郡十五,领县八十一,今大理州地域分属于云南郡、东河阳郡、西河阳郡。云南郡:《宋书·州郡志》载:“云南太守,晋太康地志云,故属永昌。何志刘氏分建宁、永昌立。领县五。”其中云南(祥云、弥渡)、云平(宾川)、邪龙(巍山、南涧、漾濞)3县在今大理州地域。东河阳郡:据《宋书·州郡志》载:“晋怀帝永嘉五年,宁州刺史王逊分永昌、云南立。”所领东河阳(今大理市洱海以东之地及宾川县一带)、叶榆(今大理市洱海以西之地及洱源县一带)2县均在今大理州地域内。西河阳郡:据《宋书·州郡志》载:“晋成帝分河阳立,领县三。”其中比苏县(云龙)在今大理州地域内。公元479年,肖齐王朝继刘宋王朝统治宁州,在肖齐王朝统治的23年内,先后派了四个宁州刺史和最后一个益、宁二州刺史。据《南齐书·州郡志》载,今大理州地分隶于宁州之云南郡、东河阳郡、西河阳郡、永昌郡。云平(宾川)、邪龙(巍山、南涧、漾濞)2县属云南郡;东河阳(大理市凤仪)、叶榆(大理市喜洲)2县属东河阳郡;比苏县(云龙)属西河阳郡;博南县(永平)属永昌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