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级各有关单位:
《大理州职业教育提质效实施方案》已经州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3月21日
(此件公开发布)
大理州职业教育提质效实施方案
按照《云南省职业教育提质效实施方案》(云政办发〔2024〕22号)、《构建边疆职业教育发展新范式服务“三个定位”建设实施方案》(云政发〔2024〕23号)有关要求,依据大理州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大理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做深做实产教融合,提升关键办学能力,为大理及滇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构建产教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抓实大理州职业教育提质效“2623”行动,即用2年时间,推动职教体系改革、技能人才培养、校企深度融合、教师队伍建设、服务能力提升、职业教育治理6大任务建设,建好产教联合体和产教融合共同体2大载体,深入实施“强校”“提质”“创优”3大工程。到2026年,力争将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构建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融合发展体系,引领带动全州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整合州内中高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有关资源,组建1所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努力争取建设中医药职业大学,建成省级以上“双高”院校2所;县(市)主办的中等职业学校提级至州级统筹管理,创建国家级“双优”校1所、省级“双优”校3—5所,建成省级以上高水平/优质专业(群)15个,培育省级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5—10家,培育1—2个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
二、推动“六大任务”建设
(一)深化职教体系改革,构建全州一体化办学新格局
1.统筹州市一体化管理。优化大理州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成立大理州职业教育发展服务中心,加强对各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资金分配、招生就业、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统筹管理,推动形成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为引领、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中等职业教育(含技工院校,下同)为基础的职业教育区域布局,基本实现州域内职业教育“中高本”纵向贯通、“职普技”横向融通的发展新格局。
2.扩大职业本科专业规模。将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不断扩大滇西应用技术大学职业本科专业规模,构建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融合发展体系,引领带动全州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支持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与州内园区、企业深度合作,促进职业教育资源与全州产业发展需求、市场导向精准对接。支持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积极服务和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提升学校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影响力。
3.建强高职专科教育。整合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等州内中高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有关资源,理顺办学体制,调整专业设置,组建1所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满足大理州职业教育一体化办学需求。在现有大理护理职业学院的基础上,增设中医康复、中医养生、智慧康养、公共卫生等专业,打造集医、护、康、养、卫综合全面发展的医学类高职院校,努力争取建设卫生职业大学。
4.差异化发展中职教育。将县(市)主办的中等职业学校提级至州级统筹管理,推动州内中等职业学校在兜底招生、教育教学、就业指导等方面一体化融合发展。坚持“一校一特”,严格专业审批,每所中职学校建强2至3个特色专业(群),撤销部分同质化严重的中职专业,逐步打造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中职教育新格局。
(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推进职业院校思政教育一体化,由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大理州职业院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推动思政课教研教学、课程体系、教师培训、教育评价等一体化建设。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实施职业院校党建和思政工作能力提升计划,开展德育管理人员、专职思政课教师培训,打造3—5个州级思政课教学创新团队,遴选10个州级德育特色案例,推出一批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思政示范课堂和课程。
2.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扩大大理大学、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与州内中职学校、高职院校开展中本“3+4”、高本“3+2”贯通人才培养规模,开展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探索职业教育体系内中高本硕一体化人才培养。支持高职院校在优质中职学校开展五年一贯制办学。支持技工院校与高职院校开展初中起点五年制“3+2”分段培养。
3.打通职普横向融通堵点。推动职普融通试点县(市)校建设,探索县域综合高中改革,高一、高二实施普通教育,结合学习情况和学生意向,高三开展研究型、应用型和技能型的预科教育。鼓励州级及以上优质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通过设立职普融通班、建设职普融通课程、相互开设选修课程等方式,创新开展职普融通试点工作。建立健全职普学分互认、学籍互转机制,允许符合入学条件的职普学生进行学分互认、学籍互转。
(三)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打造多方协同合作新标杆
1.激发民企参与办学动能。落实国家“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政策,鼓励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试点。鼓励民营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利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鼓励和引导企业、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以多种形式参与建设开放共享、产学研一体的智慧型公共实习实训平台、学校实习实训中心和企业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共建一批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专业。培育省级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5—10家。
2.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科研机构围绕产业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和个性化需求共建科技创新平台、组建技术创新联盟。鼓励职业院校积极承接政府有关部门、研究机构、行业企业设立的科技攻关、技术研发项目。大力提升职业院校的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培育一批服务大理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打造产业技术创新高地。
3.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围绕文旅康养、先进制造、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产业园区与职业院校合作举办混合所有制的产业学院。持续建设好大理州数字商务产业学院、大理州咖啡产业学院、大理州非遗产业学院、鹤庆银器产业学院、剑川木雕产业学院、巍山饮食文化产业学院等,培育1—2个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支持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现代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建设。
4.筹建“中国云南大理国际教育园区”。在巍山县永建片区,新建“中国云南大理国际教育园区”。总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按“5+10”的思路规划布局,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建筑面积132.8万平方米,规划办学规模5万人,其中起步区办学规模1万人,主要承载国际教育功能;二期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将部分职业院校搬迁至园区办学,主要承载“教科产城”融合发展功能,即:教—人才培育、科—科技研发、产—产业转化、城—配套功能。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新团队
1.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素养。落实好“苍洱师馨”行动,把师德建设贯穿职业教育教师发展全过程,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和长效化。以张桂梅、朱有勇、杨国旺等先进模范为榜样,加强典型宣传,讲好师德故事,强化引领、注重感召,弘扬楷模精神,传递榜样力量。
2.实施教师能力提升行动。开展职业院校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培养职业院校30名专家型校长(院长),50名专业(群)带头人、100名专业骨干教师、200名优秀中青年教师。持续推进职业教育专业(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建设。加强大理州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建设,探索校企联合开展职业教育师资一体化培养。支持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建设省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健全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体系。鼓励职业院校整合多方资源,立足学校发展定位和特色专业建设,培育跨领域教学创新团队10个。
3.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实施产业导师特聘计划,设立一批产业导师特聘岗,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及具备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建立高水平教师引进“绿色通道”,引进行业企业专家时适当放宽年龄限制和学历要求,学校按照规定严把质量关和程序关,采取试讲、技能操作、专家评议等方式对优质人才进行直评直聘。鼓励学校招募教育教学和一线工作经验的银龄教师。完善“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到2026年全州“双师型”教师占比不低于65%。
(五)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打造职教成果展示新窗口
1.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支持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建职工培训基地,加强对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大理技师学院发挥大理工匠学院、大理退役军人学院功能,推进大理州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面向社会不同群体积极开展技能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加大对重点群体提供技能培训服务,面向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及就业困难特殊人群,持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等专项培训,服务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整合职业教育、技工教育资源,推进“人人持证,技能大理”建设。到2026年累计面向企业职工、社会人员、职业院校技能培训5万人次。
2.积极推动“职教”出海。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支持职业院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一批“中文+职业技能”培训项目,鼓励职业院校服务国际产能合作和中国企业走出去,培养国际化人才和中资企业急需的本土技术技能人才。聚焦南亚东南亚产能合作领域和当地经济社会需求,支持职业院校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展合作办学,开发一批教学资源,推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专业标准、教学标准。
(六)强化职业教育治理,打造管理体制改革新示范
1.推进职教治理现代化。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职业教育投入责任,创建有利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良好制度环境。完善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职业院校管理制度,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校内规章制度体系,健全职业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开展职业学校“抓落实促育人”专项行动。继续深化沪滇对口帮扶合作,提升中职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学校管理水平。完善职业院校办学质量评价制度,切实发挥学校的质量保障主体作用。
2.建设智慧职业教育。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推动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学校管理和教学活动全过程,打造绿色、安全、高效的校园网络环境。开展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加快在线智能教室、智能实训室、虚拟工厂等智能学习场景建设与应用,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建设。提升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素养,开展职业院校教学及管理人员信息化素养全员培训。
3.落实职业院校绩效分配制度。公办高校、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含公办高校、科研机构举办的职业培训机构)开展校企合作或以实习实训为目的举办企业、开展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其中,校企合作、自办企业等所得收入中,涉及技术转让、技术许可、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的,经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可按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有关规定,以不低于70%的比例用于奖励研发团队和主要研发人员,计入学校绩效工资总量,但不受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限制,不作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定单位下一年度绩效工资总量的基数。公办高校、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和评价、承担考试任务等社会服务所取得的收入,在合理扣除直接成本后,可按不超过60%的比例提取资金,用于合理核增绩效工资总量支出,单列管理,不作为下一年度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基数,内部分配时向承担有关工作的一线教师倾斜。
三、推进联合体和共同体建设
(一)建立产教联合体,打造产教深度融合大理样板
以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牵头,依托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立足生物资源、文化、旅游等优势,协同保山市、丽江市,联合普通高校、职业院校、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组建滇西产教联合体。以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为牵头学校,围绕“三大经济”产业发展壮大需求,以州国投为牵头企业,联合大理大学以及州内中(技工)高职学校、相关企业等组建大理州产教联合体。通过政府主导、园区主责、政校行企深度参与,构建产教供需对接、资源共建共享新模式。围绕区域内先进装备制造、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等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以服务区域文旅康养产业为核心,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实体化运作平台。进一步促进教育资源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为服务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推进“滇西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加强共同体建设,打造产教融合实体化运作平台
全方位整合产教资源,由行业、龙头企业和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科研院所、有关本科学校和职业院校共同深度参与建设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健全实体化运行机制,联合开展人才培养,逐渐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支持大理大学整合优势资源,牵头组建非遗传承产教融合共同体,助推大理州非遗文化传承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大理州财贸学校,牵头组建全国贸易产教融合共同体,开展跨境旅游、边境数字经济相关人才培养。依托滇西黄金旅游线路,持续推进由大理护理职业学院牵头组建的滇西文旅康养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助力打造“在大理爱上生活”;依托大理高原特色农业资源,持续推进由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的云南省乳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助力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实施“三大工程”建设
(一)实施职教“强校”工程,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
1.推进办学条件达标建设。强化县(市)人民政府和职业院校主体责任,积极推动大理州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建设实施。保留建强办学条件优越、办学特色鲜明、社会声誉度高的标杆学校。对于各项指标严重不达标、办学条件弱的中职学校,及时终止办学并按程序撤销。通过集团化办学等方式整合职业院校资源,统筹推进区域内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确保2026年全州所有职业院校重点监测指标全部达标。
2.加强“双优”“双高”建设。坚持质量为先、标准引领、树立标杆,优先支持基础条件优良、改革成效突出、办学特色鲜明、地方政府经费配套力度大的学校,遴选建设州级优质中等职业学校6—8所,建成省级“双优”院校3—5所,争创国家优质中职学校1所。对标国家、省“双高”建设标准,支持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大理护理职业学院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成省级“双高”院校。
(二)实施职教“提质”工程,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建设
深入推动“五金”建设。落实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主体责任,全面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教材、师资、实习实训五大关键要素改革,推动职业教育从知识传授向综合技能提升转变。建设20门左右在线开放精品课程、10本左右优质教材和1个省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提升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
(三)实施职教“创优”工程,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推动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实行“控撤限增”,每所高职院校专业控制在30个以内、每所中职学校专业控制在5个以内,全州已有3所以上学校开设的专业原则上不再批准设置。建立专业设置“负面清单”和信息发布制度,对基础条件差、招生人数少、对口就业率低的专业进行限期整顿、撤销或者停止招生。重点支持4个省级优质专业、18个州级优质专业建设,努力培育省级优质专业5—10个、高水平专业群3—5个。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职业教育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沟通协调,做好相关政策配套衔接。建立州县(市)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做好实施方案的统筹推进,督促指导各县(市)推进职业教育提质效,细化目标任务,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二)强化督导评价。定期开展职业教育督导,适时组织有关部门对职业院校落实提质效工作进行跟踪检查,压紧压实责任,强化督查督办。落实职业院校办学质量考核评价制度,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将其作为核定招生计划、安排重大项目等的重要参考。
(三)落实经费保障。健全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互补的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大理州职业教育差异化生均拨款制度。严格执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提高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效益,重点向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显著的县(市)和学校倾斜。
附件:1.大理州职业教育办学条件达标情况及任务表
2.大理州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规划表
3.产教联合体及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规划表
4.职业教育提质效建设任务责任清单
附件1
大理州职业教育办学条件达标情况及任务表
序号 |
学校名称 |
全日制在校生(人) |
专任教师数(人) |
师生比 |
达标 情况 |
未达标项 |
2025—2026年重点建设任务 |
中职学校(14所) |
|||||||
1 |
大理州 财贸学校 |
2180 |
141 |
1:15 |
是 |
/ |
1. 建成省级“双优”学校,争创国家级“双优”学校 2. 完成集团化办学任务 |
2 |
大理市 中等职业学校 |
1769 |
113 |
1:16 |
是 |
/ |
1. 争创国家级“双优”学校建设 2. 实施“3+4”中本贯通培养 |
3 |
漾濞县职业 高级中学 |
428 |
30 |
1:14 |
否 |
专任教师、占地面积、校舍建筑面积未达标 |
1. 整改 2. 完成集团化办学任务 |
4 |
祥云县职业 高级中学 |
1940 |
159 |
1:12 |
是 |
/ |
建成州级“双优”学校,争创省级“双优”学校 |
5 |
宾川县职业 高级中学 |
1175 |
98 |
1:12 |
是 |
/ |
1.加强基础教学设施建设 2.积极实施中高“3+2”贯通培养,稳定扩大在校生规模 |
6 |
弥渡县职业 高级中学 |
1675 |
97 |
1:17 |
是 |
/ |
1.争创州级“双优”学校/优质专业 2.实施“3+4”中本贯通培养 |
7 |
南涧县职业 高级中学 |
817 |
65 |
1:13 |
否 |
占地面积、校舍建筑面积未达标 |
1.整改 2.完成集团化办学任务 |
8 |
巍山县职业 高级中学 |
1039 |
78 |
1:14 |
是 |
/ |
1.争创州级“双优”学校/优质专业 2.积极实施中高“3+2”贯通培养,扩大在校生规模 |
9 |
永平县职业 高级中学 |
905 |
65 |
1:14 |
是 |
|
1.争创州级“双优”学校/优质专业 2.积极实施中高“3+2”贯通培养,扩大在校生规模 |
10 |
云龙县民族 职业高级中学 |
1476 |
98 |
1:15 |
否 |
校舍建筑面积、生均图书不达标 |
1.整改 2.完成集团化办学任务 |
11 |
洱源县职业 高级中学 |
1556 |
103 |
1:15 |
是 |
/ |
1.争创州级“双优”学校/优质专业 2.积极实施中高“3+2”、中本“3+4”贯通培养,扩大在校生规模 |
12 |
剑川县职业 高级中学 |
593 |
79 |
1:8 |
否 |
校舍建筑面积未达标 |
1.整改 2.完成集团化办学任务 |
13 |
鹤庆县职业 高级中学 |
1712 |
106 |
1:16 |
是 |
/ |
1. 建成州级“双优”,争创省级“双优” 2.积极实施中高“3+2”贯通培养,稳定在校生规模 |
14 |
大理州特殊教育学校(附设中职班) |
329 |
76 |
1:3 |
否 |
占地面积未达标准 |
1.抓好特殊教育工作 2.完成集团化办学任务 |
技工学校(1所) |
|||||||
1 |
大理技师学院 |
6671 |
273 |
1:24 |
|
|
1.逐步扩大教师队伍规模 2.积极实施与高职、本科院校贯通培养 |
高职院校(2所) |
|||||||
1 |
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
4660 |
141 |
1:29 |
否 |
专任教师、教学行政用房未达标 |
1.扩大教师队伍规模,新增教学行政用房 2.争创省级“双高” 3.积极实施中高“3+2”、高本“3+2”项目,扩大在校生规模 4.完成集团化办学任务 |
2 |
大理护理职业学院 |
5344 |
282 |
1:15 |
是 |
/ |
1.争创省级“双高” 2.积极实施中高“3+2”、高本“3+2”项目,扩大在校生规模 3.完成集团化办学任务 |
附件2
大理州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规划表(2025-2026年)
序号 |
学校 |
办学层次 |
开设专业点数 |
已开设专业 |
省级优质/高水平专业 |
州级优质/高水平专业 |
拟新增或 撤销专业 |
重点建设 专业(群) |
1 |
大理州 财贸学校 |
普通中专 |
7 |
会计事务、金融事务、电子商务、幼儿保育、计算机应用、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 |
电子商务 |
电子商务、会计事务 |
/ |
电子商务、会计事务 |
2 |
大理市中等 职业学校 |
职业高中 |
8 |
中餐烹饪、幼儿保育、电子商务、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汽车服务与营销、汽车运用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 |
幼儿保育、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 |
幼儿保育、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 |
/ |
幼儿保育、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 |
3 |
漾濞县职业 高级中学 |
职业高中 |
4 |
幼儿保育、中餐烹饪、电子商务、焊接技术应用 |
/ |
/ |
增设:林业技术 |
中餐烹饪、林业技术 |
4 |
祥云县职业 高级中学 |
职业高中 |
16 |
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平面技术、电子商务、供用电技术、物流服务与管理、旅游服务与管理、矿井通风与安全、作物生产技术、畜禽生产技术、计算机应用、市场营销、无人机操控与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 |
/ |
汽车运用与维修 |
新增: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 撤销:计算机应用、矿井通风与安全、作物生产技术、畜禽生产技术、市场营销 |
数控技术应用、无人机操控与技术应用 |
5 |
宾川县职业 高级中学 |
职业高中 |
7 |
美发与形象设计、旅游服务与管理、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会计事务、电子商务、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
|
|
/ |
美发与形象设计、电子商务(农村电商方向) |
6 |
弥渡县职业 高级中学 |
职业高中 |
10 |
休闲农业生产与经营、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会计事务、计算机应用、农村电气技术、中餐烹饪、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商务 |
/ |
电子商务 |
撤销:农村电气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 新增:医疗设备安装与维护 |
跨境电子商务、医疗设备安装与 维护 |
7 |
南涧县职业 高级中学 |
职业高中 |
7 |
计算机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作物生产技术、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电子商务 |
|
|
新增:茶叶生产与加工 撤销: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 |
作物生产技术、茶叶生产与加工 |
8 |
巍山县职业 高级中学 |
职业高中 |
7 |
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应用、供用电技术、中餐烹饪、旅游服务与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商务 |
/ |
中餐烹饪 |
/ |
中餐烹饪、汽车运用与维修 |
9 |
永平县职业 高级中学 |
职业高中 |
5 |
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中餐烹饪、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畜禽生产技术 |
/ |
|
/ |
畜禽生产技术、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 |
10 |
云龙县民族 职业高级中学 |
职业高中 |
6 |
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汽车运用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 |
|
计算机应用 |
新增:运动训练 撤销:畜禽生产技术 |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运动训练 |
11 |
洱源县职业 高级中学 |
职业高中 |
5 |
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 |
/ |
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 |
/ |
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酿酒工艺与技术 |
12 |
剑川县职业 高级中学 |
职业高中 |
5 |
工艺美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建筑工程施工、计算机应用 |
/ |
/ |
/ |
工艺美术、建筑工程 施工 |
13 |
鹤庆县职业 高级中学 |
职业高中 |
7 |
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中餐烹饪、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智能设备运行与维护、民间传统工艺、汽车运用与维修 |
民间传统工艺 |
|
新增:畜牧生产技术专业 |
民间传统 工艺 |
14 |
大理州特殊教育学校(附设中职班) |
|
4 |
计算机应用、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工艺美术、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 |
/ |
/ |
撤销:计算机平面设计、园林绿化 |
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 |
15 |
大理技师学院 |
技工院校 |
16 |
数控加工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计算机应用与维修、消防工程技术、汽车维修、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铁路客运服务、烹饪(中式烹调)、旅游服务与管理(咖啡、茶艺方向)、电子商务(直播、网络营销方向)、形象设计、幼儿教育、航空服务 |
烹饪(中式烹调)专业 |
数控加工、幼儿教育、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 |
/ |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数控加工技术 |
16 |
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
高职 |
28 |
环境艺术设计、林业技术、生态农业技术、水利工程、园林技术、园艺技术、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中草药栽培与加工技术、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宠物养护与驯导、宠物医疗技术、畜牧兽医、动物防疫与检疫、动物医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烹饪工艺与营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食品生物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数字媒体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大数据与会计、高速铁路客运服务、旅游英语、市场营销、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 |
/ |
食品生物技术、畜牧兽医、动物医学 |
撤销: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设施农业与装备 |
食品生物技术、畜牧兽医 |
17 |
大理护理 职业学院 |
高职 |
16 |
护理、助产、健康管理、老年保健与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康复技术、中医养生保健、针灸推拿、中药学、眼视光技术、视觉训练与康复、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药学 |
/ |
护理、眼视光技术、中医康复技术 |
|
中医康复技术、智慧康养 |
附件3
产教联合体及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建设规划表
序号 |
建设内容 |
牵头单位 |
责任部门 |
|
1 |
产教联合体 建设 |
滇西产教联合体 |
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滇西应用技术大学 |
州教体局、州发展改革委、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科技局、州卫生健康委、州文化和旅游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
2 |
大理州产教联合体 |
|||
3 |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 |
组建非遗传承产教融合共同体 |
大理大学 |
州教体局、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州文化和旅游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
4 |
持续建设滇西文旅康养产教融合共同体 |
大理护理 职业学院 |
州教体局、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州卫生健康委、州文化和旅游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
|
5 |
持续建设云南省乳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
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
州教体局、州农业农村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
|
6 |
组建全国边境贸易产教融合共同体 |
大理州财贸学校 |
州教体局、州商务局、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 |
附件4
职业教育提质效建设任务责任清单
序号 |
政策内容 |
牵头单位 |
责任部门 |
1 |
组建1所综合高等职业院校。 |
州教体局 |
州委编办、州财政局、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2 |
实现县(市)主办的中等职业学校提级至州级统筹管理。 |
州教体局 |
州委编办、州财政局、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
3 |
加快推进大理州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 |
州教体局 |
州发展改革委、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州财政局、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县(市)人民政府 |
4 |
实施大理州职业教育“强校”工程,建成省级“双优”院校3—5所,建成省级“双高”院校1—2所。遴选建设6—8所州级优质中等职业学校。 |
州教体局 |
州发展改革委、州财政局 |
5 |
实施大理州职业教育“提质”工程,建设20门左右在线开放精品课程、10本左右优质教材,建设大理州产教融合型公共实训基地,培育建设1个省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 |
州教体局 |
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6 |
实施大理州职业教育“创优”工程。培育省级优质专业5—10个、高水平专业群3—5个。 |
州教体局 |
|
7 |
培育3—5个思政课教学创新团队,遴选10个州级德育特色案例。 |
州教体局 |
州委宣传部 |
8 |
支持区域内2所高职院校开展高本“3+2”贯通培养项目、3—5家中职学校开展中本“3+4”贯通培养项目。 |
州教体局 |
|
9 |
实施教师能力提升行动,重点培训职业院校30名专家型校长(院长),培养50名专业(群)带头人、100名专业骨干教师、200名中青年教师。 |
州教体局 |
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10 |
到2026年累计面向企业职工、社会人员、职业院校技能培训5万人次。 |
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州教体局、州财政局 |
11 |
培育1—2个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培育省级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5—10家。 |
州教体局 |
州发展改革委、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