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山高谷深,所辖平川、拉乌等多个边远乡镇,村镇分散且距离较远,过去,许多邻里、家庭纠纷等因警力辐射有限而难以及时解决。自2021年9月起,宾川县在全县范围内92个村(居)委会实施“一村一辅警”制度,根据各村实际情况设置1至2名驻村辅警,全面开展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筑牢“最后一米”平安防线。
“一村一辅警”深耕乡村警务
“赶紧打电话叫老褚。”日前,宾川县平川镇古底村3名村民因修补水窖裂缝,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昏迷,晕倒在水窖内。
“老褚来了。”不一会儿,围在窖井口处的村民在看到一个驾驶着红色摩托车的身影出现后,短暂地松了一口气。老褚——褚国平,一个古底村土生土长的彝族汉子,皮肤因常年在地里劳作显得黝黑,但精气神十足,他还有个特别的身份——古底村驻村辅警。
撂下摩托车,褚国平直奔水窖,简单向村民询问完现场情况后,独自一人进入3米深水窖内查探情况。在确认安全后,老褚和村民相互配合将昏迷的3名村民一个个托举起来,救到了安全区域。
在宾川县,像褚国平一样的驻村辅警还有96名。平时,他们如普通村民一般,种地劳作,一有需要,他们马上扔下农具,穿上蓝色辅警制服,时刻准备挡在群众身前,立在矛盾中心,如盏盏移动的警灯,在边远的乡村守护群众平安。
今年是宾川县“一村一辅警”制度实施的第3年。3年来,宾川县各驻村辅警紧紧围绕多元化化解矛盾纠纷、全时空守护平安、零距离服务群众三项重点开展驻村工作,纵向深耕乡村警务工作,横向拓展纠纷化解路径,各类案(事)件的发生得到有效预防、减少,持续为宾川县基层社会治理擦亮平安底色。
“我在村里当‘警察’”已然在宾川县各村成为现实。
宾川县下辖8镇2乡92个村(居)委会,在下辖乡镇山高路远但警力资源有限的现实情况下,“一村一辅警”工作机制重点聚焦乡村治安“死角”,将警务工作深入延伸到社区、村组,为全县治安筑牢平安防线。
平川镇是距离宾川县城较远的“两乡一镇”之一,是褚国平所在的镇子,也是全县“一村一辅警”制度落地实施的标杆。
“一村一辅警”善理民生小事
在村里做辅警,并不是件容易事。从事故预防、隐患排查,再到村内基本的警情处置,平川镇包括褚国平在内的14名驻村辅警发挥了“大作用”。除了处置为数不多的突发紧急情况,驻守各村组的驻村辅警更多时候处理的都是一些群众需要办理的平常“小事”。
“今年,在驻村辅警的协助下,驾驶员的头盔佩戴率达到了97%左右,刑事案件的发生率也同比下降了近一半。近期,在驻村辅警的协助下,我们还破获了两起盗窃案。”宾川县公安局平川派出所所长鲁光介绍。街天在路口执勤、雪天在路上巡查、路面结冰蹲守在路口堵卡、平时在交通易发点劝导……件件是小事,但件件是关乎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
每周四,是褚国平的固定执勤时间,风雨无阻。
“能发挥自己的力量守护邻里乡亲和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我很开心。”在提到救人事迹和驻村日常时,和其他早已将这些当成本职工作的辅警一样,褚国平更多的是欣慰和满足。
宾川县的驻村辅警有着严格的选拔制度,97名驻村辅警是当地村民也是网格员,有人德行出众、口碑良好,有人德高望重、权威可靠……总之,人熟、地熟、情况熟,且有一定群众基础的人才能更好地在前端掌握村内动态,及时化解纠纷。
“一村一辅警”优解矛盾纠纷
“老李,你往后退退,退退。”褚国平白天总在拥堵的道路上指挥交通,不帮亲只帮理,可一旦发现矛盾纠纷,褚国平就需要灵活处理,既讲理也讲情。
村里的矛盾,大多集中在家庭婚姻矛盾和土地纠纷,所以驻村辅警的工作地点,今天在田间,明天在地头。驻村辅警也值班,每到周四,许多群众都会到古底村一站式矛盾调处中心找他,因为那天是赶集日。
“都是一家人,有什么矛盾好好说。”见到褚国平来了,村民总笑脸相迎,这是日常“刷脸”积累的群众基础起了效果,这时候,褚国平视情势开口追问,细致倾听困扰老乡们的难事愁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解决矛盾纠纷隐患的好办法。
乡间邻里之间的矛盾,只有理解乡情民意的人才有“最优解”,驻村辅警不断探究的,也是基层社会治安的“最优解”,在位置偏远、警力难以及时触及的村子,驻村辅警就先处理再汇报;针对无法及时解决但群众确有需求的问题,他们就先记下再反映;面对村民之间的小矛盾,他们就直接蹲在地里用拉家常的方式当场化解……
和褚国平一样,宾川县其他96名驻村辅警各有各的工作秘诀,他们利用各自优势综合村情民意,在源头用朴实的方法将矛盾的引子掐灭,不断摸索出一套套自己的工作方法。
驻村辅警,角色多变——是村民,是网格员,是法治宣传员,是矛盾纠纷调解能手……是拉近警民关系、维护基层社会治安的“最后一米”和“关键一米”的重要角色。
宾川县“一村一辅警”制度紧抓乡村治理特点,将警务工作与基层社会自治队伍建设和社会治安工作深度融合,畅通矛盾纠纷预防、排查、处置全链条化解渠道,在92个村(居)委会建起了一道道“村村有警、格格见警、处处心安”的亮丽风“警”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