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全国整治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网信办主任、国家网信办主任庄荣文出席并作总结讲话,中央办公厅督促检查室主任孟曙初,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副部长王道席,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和国务院办公厅有关负责同志出席并讲话。
本次会议,强调要贯彻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这一《规定》是中央政治局会议于7月30日审议的。
什么是“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入发展,数字政务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党政机关的重要渠道和工具。
但同时,一些地方为数字化而数字化,只图“有”、不管“用”、不想“优”。人民网此前曾提到过几种突出问题:一是滥建平台,政务应用程序重复建设、功能交叉,使用频率低、实用性不强;二是冗余功能,除了必要的政务事项,脱离实际设置打卡签到、积分排名、在线时长等功能;三是强制使用,强制推广下载、定期登录,将线上留痕作为考核评价、评比评选的依据;四是不重实效,群众不会用、不好用,反映问题收到“套路式回复”。
一些“指尖之累”让不少基层干部疲于应付,比如,要在工作群里随时回复,要在应用程序上打卡签到,要被强制下载一些政务APP,还要时不时转发公号文章到朋友圈求点赞等。
基层工作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很辛苦、很琐碎,要是基层干部的指尖都被“绑”到了屏幕上,还怎么“穿针引线”,抓落实呢?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表面看起来,“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是因数字技术的使用不当造成的,但实际上是形式主义披上了数字化、信息化的外衣,根源还是官僚主义,实质上还是脱离实际。
今年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特别提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顽瘴痼疾,必须下大力气坚决纠治。基层不能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束缚手脚。
聚焦四个方面问题。此前,中央多次就消除“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作出部署。《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提到,“规范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
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全国整治工作方案》提出:在2025年底前,重点集中整治政务应用程序存在的过多过滥、多头填报、建设不规范、功能异化等四方面问题,部署集中摸排、自查自纠、备案管理、健全机制等工作。上述4方面问题存续已久,备受诟病。虽然中央三令五申,但一些地方落实不力,效果不佳。就在今年9月,甘肃定西市通渭县、青海海东市互助县被通报。通渭县每月发布各乡镇和县直各单位微信公众号传播指数榜单,搞积分排名并网络通报。互助县要求驻村干部每天早晨9点前,在“青海省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信息管理系统APP”上定位打卡,且每日必须上传工作日志,县委组织部通过微信工作群,对定位打卡、上传日志情况进行通报。
如何深化?
从长远来看,清理一个政务平台、关闭几个政务公众号、解散几个微信工作群,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指尖上的负担”。
只有立足常态长效持续纠治,严抓不放、常抓不懈,才能把基层干部从繁琐的“指尖”工作中解放出来,甩开手、迈开腿,走向农村社区,下沉到一线,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现实困难。
“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全国整治工作会议提到了三个关键字——“治”“管”“用”。“治”聚焦当下,要有效解决突出问题,同时强调不搞简单化“一刀切”,形成工作合力;“管”着眼长远,要推动规范化管理,加强准入管理、动态管理和综合管理,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用”则强化实效,让政务应用程序更加便捷易用、高效智能。
整治工作要取得实效,还要统筹协调,这涉及到工作机制的问题。上述会议提到,“在各级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的统筹下,建立健全横向协同、纵向贯通、高效联动的工作机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