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平台 > 政策文件 >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政策文件 > 媒体聚焦

做好“三篇文章”为基层减负增效

  • 大理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27日
  • 来源: 云南网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作者施光荣中共大理白族自治州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中央高度重视为基层减负工作,专门下发通知,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基层减负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明确提出“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全力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地。”为基层组织减负松绑,向基层组织放权赋能,激发基层组织干事创业活力,是稳基层强基础的关键,也是加快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和保障,必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系统施治、注重实效。

做好“精简”文章,帮助基层组织摆脱束缚、轻装上阵。“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经常面临“急难险重”任务挑战,基层干部压力大、责任重,往往加班加点、连续作战。事实证明,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有担当、讲作为,既想干事,也能干事,最终干成事。2019年以来,随着一系列为基层减负措施的出台落地,基层干部的事务负担、材料负担明显减轻,减负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减负增效绝非一日之功。当前,基层还面临各种政务App带来的“指尖负担”、纷至沓来的考察调研、各式各样的督查考核、过于烦琐的审批程序,“文山会海”“过度留痕”“层层加码”、督检考“虚胖”等形式主义问题,让基层干部疲于奔命、分身乏术,基层干部幸福感、成就感普遍不强。实际工作中,花样百出的形式主义严重束缚了基层组织的手脚,占用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空间和时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将基层组织和干部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需要自上而下转变观念,树牢正确的政绩观,从思想深处回答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悟透“成绩都是干出来的”道理,不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不让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打扰基层、折腾基层,让基层组织、基层干部集中精力攻难关、抓落实。要持续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大力实施“减负增效”行动,坚持领导带头,“一把手”以身作则、示范引领,拿出态度、拿出魄力,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宣战,树立求真务实的鲜明导向,健全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收集问题线索,曝光典型案例,接受社会监督,推动各级坚守精文减会“硬杠杠”,统筹规范“检查考”、调研接待、节庆论坛等活动,一级带着一级干,整体联动见真章,实现“四下基层抓落实”“访企问需促发展”“院坝协商解民忧”等机制常态长效,让基层、企业、群众真切感受到作风新气象、减负新变化。

做好“赋能”文章,支持基层组织发挥作用、主动作为。“有权必有责,有为才有位”。要坚持“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责权利统一原则,制定乡镇(街道)、村居两级权责清单并适时调整优化,巩固拓展减负成效,提高基层治理效能,努力解决“小马拉大车”的问题。现实中,一方面,在党的组织体系中,基层组织长期处于被“管”的地位,上级组织工作任务的下达,规章制度的出台,辅之以各式各样的监督考核评比,基层组织首尾难顾、唯恐出错,主动性和创造性严重受挫。另一方面,基层是决策执行层,基层组织肩负着对上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对下服务广大群众的重任,责任无限大,可支配的资源却十分有限。上级组织有规定,基层群众有需求,权力和资源却严重不足,权责失衡让基层组织无法充分施展拳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激发基层组织干事创业的活力,需要改变权责不匹配的现状,变“管”为“放”,合理合规向基层组织“放权赋能”,让基层组织头顶有“责”,手中有“权”。“放”是尊重,是信任,“放”的目的是“盘活”基层组织,让基层组织有权限、受肯定,使基层干部放开手脚干事业,把该担的责任担起来。当前应重点解决好对基层放权不赋能、“滥挂牌”等突出问题,实现资源下沉,把服务群众的资源更多赋予基层组织,由基层组织因地制宜配置资源,让群众从基层组织的优质服务、工作落实中感受基层组织的“好”,记住基层组织的“功”,信赖基层组织的“能”,用群众口碑、发展绩效提升基层组织、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做好“创优”文章,鼓励基层组织争先进位、提升质效。创优提质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要把“创优提质促发展”作为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基层工作的主题主线。长期以来,由于工作压力大、晋升空间小、经费不足、待遇偏低等因素,部分基层干部陷入精神懈怠、无所作为的状态,求稳怕乱有余,斗争精神不足,办事“推拖滑绕”。可以说,若任干部不敢担当、不愿担当、甘居中游、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等庸政懒政现象蔓延,将严重削弱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影响基层组织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激发基层组织干事创业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树好“创优提质”工作导向,提振基层干部敢于担当的精神状态,练就基层干部善于担当的过硬本领,引导基层干部力争上游、出新出彩,走出甘居中游、不思进取的思想误区。基层组织要增强发展信心,突破按部就班、固步自封的惯性思维,大胆探索、敢于试错,打破“不可行”的旧观念,创造“干得成”的新业绩。上级党组织要支持帮助基层,多做“添砖加瓦”“雪中送炭”的工作,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充实基层工作力量,并针对基层干部的短板弱项,用“专业化”+“接地气”的教育培训让他们练好“内功”,增强敢于担当的底气和善于担当的硬气,做到敢于“出彩”,善于“出彩”。加强基层人才培养,鼓励乡贤名人服务乡村、大学生回村任职、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吸引更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继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乡村振兴工作队员到基层一线锻炼,增进群众感情,接受实践的历练和滋养,不断充实基层队伍。上级组织要从政治待遇、职级晋升、工作条件、工资待遇等方面,给予基层干部更多关爱激励,只有让基层干部觉得有“奔头”,工作时才会有“劲头”。组织为干部担当,干部才有干事底气。要健全完善干部容错纠错、能上能下等制度机制,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防止问责泛化、简单化,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误的良好氛围,为勇于创新、大胆干事的基层干部撑腰鼓劲、保驾护航,让基层干部消除顾虑、轻装上阵。

减负增效,重在行动。要坚持上下联动、同题共答,建章立制、纠偏治乱,以强有力的举措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激活基层组织“一池春水”,用好基层干部“千军万马”,使党的基层基础坚如磐石,形成层层提效能、人人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干群齐心共同绘就“国富民强”壮美画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