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概况
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保护利用范围5.68平方公里,位于大理古城北郊,苍山东坡山麓,是集苍洱风光、文物古迹、佛教文化、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并通过ISO9001-14001国家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崇圣寺三塔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大理的标志和象征。
崇圣寺三塔始建于唐开元年间,鼎盛于宋代,以三塔、建极大钟、雨铜观音像、“佛都”匾、三圣金像五大重器著称于世。曾有九位大理国国王在崇圣寺出家修行,为南诏、大理国著名的王家寺院。清咸丰、同治年间,崇圣寺毁于兵燹和自然灾害,仅存三塔。
崇圣寺三塔,由一大二小组成。大塔又叫千寻塔,全称“法界通灵明道乘塔”与南北两小塔的距离皆70米,三座塔形成鼎足之势,布局统一、造型和谐、浑然一体。
千寻塔始建于南诏劝丰佑时期(公元823年-859年),为16级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属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它矗立在两层高大的台基上,塔高69.13米,塔身第一层,高13.45米,是整个塔身中最高的一级,塔墙厚达3.3米,第2至15层结构基本相同,大小相近,第16层为塔顶。以第二层为例,高约2米,宽约10米,上部砌出叠涩檐,凡17层砖,每层挑出0.05至0.07米不等,檐的四角上翘。塔身东西两面正中各有佛龛,内放佛像一尊,龛两侧另有亭阁式小龛各一,莲花座,庑殿顶,中嵌梵文刻经一片。南北两面中间有一券形窗洞,直通塔心。第三层则南北为佛龛,东西为窗洞。以上各层依次交替。塔身愈往上愈收缩。塔顶高8米,约为塔身的七分之一,其顶端是铜铸的葫芦形宝瓶,瓶下为八角形宝盖,四角展翅,安有击风锋,其下为钢骨铜皮的相轮,最下为覆钵,外加莲花座托。塔顶四角,原有金鹏鸟,相传“龙性敬塔而畏鹏,大理旧为龙泽,故以此镇之”。千寻塔中空,置有简易木梯,达塔顶可从窗洞中欣赏大理古城全貌。
南、北两座小塔外观轮廓线为锥形,是典型的宋代建筑风格,建造于大理国段正严、段正兴时期(公元1108-1172年)。两小塔相距97米,皆高42.19米,是一对10级八角形密檐式砖塔,下有二层台基,每级八方塔檐上砌出模拟木构建筑的斗拱、平座和形状各异的塔形龛,塔身有佛像、莲花、花瓶等浮雕层层各异。一至八层为空心直壁,内撑十字架。基座亦为八角形,八层以上为实心,八层以下则为空心。
塔前朝东照壁上有明黔国公沐英之孙沐世阶所写“永镇山川”石刻汉字,每字高1.7米。据说大理地区多水患,要治水必先治龙,可龙只畏大鹏,因此只要塔和塔上的大鹏金翅鸟存在,龙就不敢作恶,水患减少,就“山川永固”了。也有人说地处边疆的大理地区当时已为明朝版图,沐世阶为了表示对这块版图的坚守之意,才在塔基上题字刻碑的。
多年来,旅游区合理规划、科学管理、保护修缮三塔,恢复崇圣寺,使崇圣寺以8个世界之最,集历代建筑之精华,汇佛教雕塑、彩绘之经典而成为全国最大的佛教单体寺院,寺内599尊(件)铜铸帖金佛像、法器庄严宏伟,白族木雕《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画梵像卷》堪称珍品,苍松翠柏与亭台楼阁相互映衬,旅游精品与佛教文化完美结合,整个寺院大气磅礴、金碧辉煌,重现了“灵鹫山圣地,妙香国佛都”的胜境。
最佳游览时间
大理属低纬度高原型季风气候,季节变换不明显,年温差小,年平均气温为15摄氏度,没有明显的严冬酷暑,寒暑适中,四季如春。空气通透,注意防晒。
最佳游览月份:每年1月~12月
出行热点:大理是个四季如春的地方,因此游览崇圣寺三塔,四季皆宜。
景区开放时间:07:30—18:30
千寻塔
千寻塔位于崇圣寺内。千寻塔是崇圣寺三塔中最大的,位于南北两座小塔前方中间,所以又称中塔。塔的全名为“法界通灵明道乘塔”,建于南诏保和年间(与唐朝同时代)。塔心中空,在古代有井字形楼梯可以供人攀登。通体自上而下有两重塔基和塔身。塔身16层,每层正面中央开券龛,龛内有白色大理石佛像一尊。
千寻塔建于南诏王劝丰祐时期(公元824—859年),在崇圣寺三塔中最先建造。除了佛家所宣扬的可以成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建造原因,是大理古为“泽国多水患”。古籍《金石萃编》中记载:“世传龙性敬塔而畏鹏,大理旧为龙泽,故为此镇之。”相传古时修建千寻塔,采用垫一层土修一层塔的方法,塔修好以后,才将土逐层挖去,让塔显现出来,故有“堆土建塔”与“挖土现塔”之说。建塔时所搭的桥,高如山丘,长达10余里。修塔时运力不足,还用山羊来驮砖,如今大理的银桥村,古时称为“塔桥村”。在修建三塔后,又建了规模弘大的崇圣寺。
雨铜观音殿
雨铜殿 祁鸣霞 摄
铸于南诏中兴二年(唐昭宗光化二年),即公元899年。据传当时大理崇圣寺有一位高僧曾发誓终生募化铸一铜观音像以祈国泰民安,“铸时分三节为范,肩以下先铸就而铜已完,忽天雨铜如珠,众共掬而熔之,恰成其首,故有此名。”(《徐霞客游记》)其像高三丈,庄严静美,细腰跣足,造型精美,为南诏遗物。雨铜观音殿前廊有大钟,天井南北各有一尊小塔,大殿的漏阁中供地母神,大殿对面还塑韦陀菩萨,格局精妙。
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五月六日,大理发生强烈地震,崇圣寺遭受严重破坏,“塔裂三尺许”,除雨铜观音殿尚存外,其余殿堂楼房尽毁,贵重文物丧失殆尽。李元阳重修后,依旧“其左右回廊诸像亦甚整,而廊倾不能蔽焉。”(《徐霞客游记》)。清咸丰年间,雨铜观音殿毁于大火,铜像之两手及衣角亦有损坏。直至光绪二十二年,即公元1896年,时任大理提督的蔡标,方将其损坏部分修复,然而,原有的雨铜观音由乌铜(传说此种铜出自缅甸,其特点是即使埋到土中许久都不会生铜绿)铸成,后来补铸上的部分由青铜铸成,其光泽和质量就不如原有所铸的了。上一世纪50年代初,雨铜观音殿尚有法号为超尘、超俗的两位和尚守护。及至文化大革命时期,雨铜观音也未能幸免于难,被作为“破四旧”的对象砸碎回炉了。
如今所看到的雨铜观音殿在原先的旧址上扩大重建,于公元1999年建成,是云南省迎接世博会的精品工程。现在的雨铜观音殿高29.99米,占地面积81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84平方米,是三塔文物景区的又一个重要景点。殿内居中的2.2米高的汉白玉须弥座上,有1.8米的贴金铜铸莲花座,莲花座上站立有8.6米高铜铸贴金的雨铜观音。重铸的雨铜观音根据清末遗存照片精心复制,重11吨。慈祥、善良的女性的脸,结实挺拔的男性身材,是典型南诏中、晚期大理地区男性观音向女性观音过渡时期的造像。
在雨铜观音左手边的两座汉白玉须弥座上,靠东铸有坐着的水月观音是仿造千寻塔出土文物中一尊玉质的水月观音所铸。是禅宗里的一尊观音造像,佛理尚空,常以水中月比拟,诸法无实体。在菩萨像中造型比较特别,坐姿优美,随意,体现出一种女性的柔美,而少了宗教的神秘感,南诏、大理国不仅佛教密宗盛行,也有佛教禅宗的传播。
靠西铸有站着的阿嵯耶观音也是仿造千寻塔出土文物中一尊高24厘米高的金质阿嵯耶观音像所铸。大理地区盛行的是大乘佛教中密宗的阿吒力教,对观音的崇拜胜过对佛的崇拜。阿嵯耶观音是大理地区最被崇拜的一尊观音,是大理的主尊观音。嵯耶一词,据学者考证,在梵语里意为“圣”,阿嵯耶观音即为圣观音。南诏王隆舜为表信仰之诚,曾将国号改为“嵯耶”。崇圣寺主尊观音,所崇之圣即为阿嵯耶观音。阿嵯耶观音的造型比较独特,不同于中原地区的观音,中原地区的观音皆为慈祥的女性形象,而阿嵯耶观音是产生于男相观音向女相观音过渡时期的观音,呈男身女像,是大理地区所特有的一尊观音。又被誉为“云南的福星”。
在雨铜观音右手边的两座汉白玉须弥座上,靠东铸有坐着的男身梵僧观音是根据民间传说中的观音所铸。是阿嵯耶观音的化身。曾助南诏国开基立业,尊为建国观音。相传当年洱海地区有一罗刹常兴风作浪,屠害生灵。阿嵯耶观音为收服罗刹,化作一老者与罗刹下棋,并约定如果赢了便向罗刹要—块地,这块地的范围为他的披风一披,黄狗跳三跳所能及的地方。结果老者赢了,他按约定用披风一披,结果披风从苍山脚下披到了海东,他的黄狗跳了三跳,从龙尾关跳到了上关,覆盖了整个大理坝子,罗刹一看才知上当,但又不能毁约,只好把大理坝子给了老者。梵僧又设计将罗刹骗入龙眼洞,再用巨石封住洞口,让他永远不能再出来危害人间。百姓为了纪念观音就铸了这一尊观音像供奉,并称之为观音老爹。
靠西铸有手执金绳负石的观音是阿嵯耶观音的化身。根据民间传说中的观音老母所铸,南诏时有强敌入侵大理,阿嵯耶观音闻讯化为一白族老妪,负巨古立道旁,敌兵惊其神力,妪曰:“吾老也,只能负小石,年轻人皆负石更大”。敌闻之丧胆,不战而退。大理人尊为观音老母,专建大石庵予以供奉,并称之为观音老母。
这四位观音皆由铜铸贴金而成。雨铜观音与左右两边的四位观音全都铸造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在大殿中金光闪闪,交相辉映,显得格外庄重气派、富丽堂皇。
自两汉时期佛教逐渐传入中国后,原为大乘佛教的观音菩萨在中国获得空前的崇拜。在随后一千多年的历史更迭中,观音信奉对中国的本土宗教和民间信仰都发生巨大的影响。同时,观音信仰的内容也受中国本土文化的影响发生着不断地变化,并逐渐成为中国民间信仰的核心。在大理地区广为流传着“送子观音”、”阿嵯耶观音”等造像及传说故事就是证明。
在雨铜观音殿二楼有两组画卷彩图。一组是唐宋时期为南诏、大理国宫藏珍品,人称中华传世珍宝的《南诏国史图传》之电脑摹本,另一组是被认为可与清明上河图相媲美,并与其一起被美誉为“南北双骄”的《张胜温画梵像卷》之电脑摹本。关于两幅画卷的具体介绍,请参看画卷解读部分的内容。
张胜温,宋时大理国描工(宫廷画师),生卒年月不详,善画人物、佛像,传世作品有《梵像图》卷。在张胜温的主持下,大理国的宫廷画师们于公元1180年绘制了描述大理国佛教盛况的长卷——《宋时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绘梵像卷》,也称《梵像图》卷、《梵像卷》、《张胜温画卷》。《张胜温画卷》,纸本,全长1635.5厘米,宽30.4厘米,共分134幅。画卷以佛国诸尊为主线,描绘大理国利贞皇帝及后妃礼佛和十六大国王众、十三代南诏王、云南名僧等题材,图中诸像庄严妙好,用笔精工,线条流畅,各段题名书法朴厚,颇有唐人遗风。画卷真实地反映出南诏、大理国时期,佛教在我国西南地区的盛况和影响。《张胜温画卷》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常有学者将它与《清明上河图》作比较,誉为“南北双雄”。《张胜温画卷》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另有摹本《法界源流图》流传于世。
三塔倒影公园
美丽的三塔倒影 姜洪岐 摄
雄奇的崇圣寺三塔还在80年代衍生出一个三塔倒影公园。三塔倒影公园占地27亩,有水面积达10多亩。公园坐北向南,背靠一公里许的崇圣寺三塔,以园内的潭水能非常清晰地倒映出三塔雄姿而得名。园内建筑有体现白族民居的楹联照壁,有题诗刻赋的大理石碑亭,有影摇水中的漾波亭。园内种植有各种茶花、缅桂、杜鹃等众多异草奇花。游人置身三塔倒影公园,或吟诵词楹联,或观赏百草花卉,或凝神水中三塔,或摄影留念佳景,都少不了陶然自得,以至流连忘返。三塔倒影,不仅妙在阳光灿烂的白天,而且还妙在月光如水的夜晚。
水池西侧有高5米左右的大理碑亭,过亭沿曲廊行数米,可达水中的漾波亭。亭为六角,雕梁画栋,亭柱朱红,与碧水蓝天相辉映,令人心旷神怡。漾波亭南侧有一小岛,岛上塑有一对栩栩如生白鹤,水中倒影,人动影移与漾波亭相映成趣。
公园西南部,广植各种茶花、缅桂、杜鹃等奇花异草,成为园中之园。公园小路皆用大理石铺成,路边苔绿如染,满园绿树成荫,清凉爽快,莺啭鸟鸣。
倒影公园最有特点的是池水碧绿如玉、清澈见底、浪不惊、平如镜,三塔倒影清晰,令人叹为观止。角度不同,倒影形态亦随之各异,是摄三塔最佳场所。在冬季,整座苍山银妆素裹,三塔倒影更加美丽迷人。正如清代杨炳锃《三塔倒影》所赞“佛都胜概肇中堂,三塔嶙嶙自放光。苍麓湖蟠倒影,此中幻相说空王。” 崇圣寺三塔和三塔倒影公园互为添辉,相与增色,从而成为最能代表大理形象的重要人文景观。
大雄宝殿
高大敞亮,金碧辉煌,为仿北京故宫太和殿,清代重檐九开间,有三层台基,殿面阔51.7米,高26米,为全国佛教寺院中体量最大的殿。《张胜温画卷》被别出心裁地雕刻成高1.8米,长117米的木雕长卷,安装于大雄宝殿内墙四壁的高2.03米,长119米的巨型佛龛内,成为国内外绝无仅有的木雕长卷。而将“佛本身故事”(如来佛祖从诞生、出家、成佛、创立佛教、广传弟子、普及佛教、敬为佛祖、圆寂的故事)绘成18幅图案,雕刻成大雄宝殿的十八扇格子门。
大雄宝殿是全寺等级最高,处于寺院中心位置的建筑,也是游人游览的高潮区。因释尊英勇无畏,法力无边,称为大雄。
精品步行线路
崇圣寺三塔——南诏建极大钟(聚影池)——雨铜观音殿——崇圣寺山门——财神殿(左)——药师殿(右)——放生池——天王殿——弥勒殿(左转经筒,右金刚杵)——十一面观音殿(罗汉堂)——大雄宝殿(左祖师殿,右高僧)——阿嵯耶观音殿——山海大观石牌坊——望海楼
时间:大约2.5小时
景区游客中心
游客中心:为游客提供信息、咨询游程安排、讲解、休息等旅游设施和服务功能的专门场所。
1、提供信息:
(1)引导标识:景区全景图、导览图、标识牌、景物介绍图。
(2)公众信息资料:研究论著、科普读物、综合画册、音像制品、导游图、触摸屏、多媒体电视等。
2、 咨询游程安排:咨询服务人员配备齐全,业务熟练,服务热情。
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占地面积1000亩。
3、讲解服务:景区配备普通话、英语、日语、韩语、粤语、泰语导游。
(1)聘请专人随团导游;
(2)租赁可选择播放的电子导览设备;
(3)游览车车载语音视频导览。
4、休息设施:提供游客休息场所,并销售景区特色物品。
销售物品有:崇圣寺禅茶、饮料、咖啡、电池、雨具、零食等。
5、服务功能:设备设施齐全,服务热情。
(1)邮电服务:提供纪念币、明信片和纪念章服务,可随时投递邮件。具备国际、国内直拨功能,收费按照国家收费标准,手机信号畅通。
(2)“加油”站服务:各式手机、摄像机充电功能。
(3)商务中心。
(4)物品租借:提供轮椅、婴儿车、雨伞、拐杖的租借。
(5)小件寄存服务:为游客提供免费小件寄存服务。
(6)休息座椅、宣传资料架、旅游咨询、讲解联系、投诉受理。
(7)影视厅:播放大理历史古迹、人文风俗。
(8)医务室:为游客提供简单的医疗救助服务。
在游客中心醒目位置悬挂游客意见箱和意见本,将工作职责、服务规范、服务流程和志愿者服务承诺、服务制度等上墙,随时接受游客监督。
最终确认时间:2023年7月1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