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一年一度的“绕三灵”,是白族人民的一个传统盛会。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大理、下关、巍山、洱源、宾川等地的白族人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穿着白族的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绕三灵”。小伙子们缠着白布大包头,身穿雪白的对襟衣和各色绸裤,外披缎子领褂,手执贴金折扇,脚踏结了红绒球的彩线草鞋,一个个喜气洋洋,兴高采烈。姑娘们在白绸花边襟衫上套一件鲜艳的丝绒坎肩,围一块彩制的绣花围腰,胸前挂一串黄鳝骨般的银链子,头戴银光闪闪的凤冠或扎上花头巾,脚穿飞头绣花鞋,再配上银耳环、绿玉镯,有的象喜鹊,有的象白鹤,体态健美,绚丽多姿、充满青春的活力。他们先来到大理东门外的本主庙集中,自聚行列,成群结队,在两位手扶柳树枝而又边唱边答的老人带领下,唱着白族调,吹着琐呐,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朝苍山五台峰下的庆洞庄“神都”绕去。一路之上,人群蜂拥,络绎不绝,欢声震天,“绕三灵”就这样开始了。
相传,在很早以前,大理是一片汪洋大海,白族人民居住在苍山上,从事打猎和放牧,过着极其简单的原始生活。他们每逢打得很多的野兽,使感到无比兴奋和快东,以为这是“苍山神”帮助了他们,便欢聚在山林之间,烧起火堆,烧烤野兽,边吃边唱,绕着山林尽情歌舞玩乐,以此赞颂“苍山神”,并祈求今后能继续得到保佑。这是最早时期的“绕山林”。
后来,传说观音下凡,制服海中恶魔罗刹,海水向东退去,苍山下现出一片陆地。从此,白族人民就从苍山上搬到坝子里居住。观音归天时,把辅助她制服罗刹的西天护法神一五百神王留下,封为建国皇帝。建国皇帝和白族人民在一起,教大家种桑种柳、植树造林,盘田织布,生活逐渐好过起来。他自己就住在庆洞庄,和村民共同种了很多桑树、柳树。每逢农历四月间采摘桑叶的时候,人们欢聚在庆洞庄,和建国皇帝一起,一面采摘桑叶,一面唱歌跳舞,唱累不跳乏了,就把柳树枝折来顶在头上遮阳。此后,便形成了一年一度的盛会,人们称为“绕桑林”。
建国皇帝死后,白族人民十分哀痛。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尊称他为爱民皇帝。在送葬的那一天(据说就是四月二十三日),白族人民穿白衣、戴白帽,用披白的柳树枝作为引路蟠,前来庆洞庄哭悼他,并为他摇蟠招魂。晚上,人们在他的灵前铺些草,一直睡到第二天,替他守灵。临走前,人们都许下心愿,要连守三年灵,并修庙立祠,让后代子孙永远纪念他。因为他是建国皇帝,白族人民就尊他为最高本主,称他的本主庙为“神都”。往后,前来奉祀他的人越来越多。而且,还从开始奉祀的第一年起要连来三年,因而又称为“绕三年”。有一年,天旱无雨,庄稼种不下去,白族人民焦急不安。到“绕三年”时,人们来朝拜建国皇帝,祈求早降大雨。晚上,建国皇帝显灵,忽然来到他们中间,赐给他们一个宝葫芦,叫他们到河埃城的本主庙找洱河灵帝段赤城。他们拿着宝葫芦找到了段赤城,段赤城在葫芦中装满洱海里的水,叫他们带回去。到栽秧的时候,大雨果然来了。各村各寨的秧苗都栽下去了,这一年获得了丰收。第二年,人们又来“绕三年”,便有人称它为“祈雨会”。
建国皇帝生前有个美丽的公主,嫁给巍宝山的保安景帝。有一次,保安景帝陪伴公主前来替亡父守灵,后单独来到湾桥,去赏小鸡足的风景,因久等公主不来,就先回巍宝山去了。公主守灵毕,无人伴她回去,参加“绕三年”的人便主动集合起来,送公主回巍宝山。当人们来到马久邑,恰逢保安景帝带着家人前来迎接公主,两边的人汇聚一起,十分高兴,便唱起歌,跳起舞,互相祝贺。白族人民为了纪念这件事,就在马久邑建了公主和保安景帝的本主庙,表示他们对公主和保安景帝的怀念。
后来,人们就把“绕山林”、“绕桑林”、“绕三年”、“祈雨会”结合起来,变成“绕三灵”,作为传统盛会,沿传下来。会期三天,第一天(二十三日)人们从大理东门外的本主庙出发,来到庆洞庄―神都,称为小朝。到达神都后,或欢游、或聚餐,当夜就露宿在神都周围的密林中。第二天,朝拜第一灵―建国皇帝。一日之间,烧香上供的人达数万之多,这就是中朝。第三天是会期的高潮,又叫大朝,人们拜别建国皇帝,离开神都,绕到河埃城,朝拜第二灵―洱河灵帝段赤城,然后再沿着洱海边绕到马久邑,朝拜第三灵建国皇帝的公主和她的丈夫保安景帝,直到当天下午,才尽兴而散。
搜集:大理县白族文学研究小组
执笔:周百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