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
代州长 杨 健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连同《大理白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州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和“十二五”工作回顾
2015年是大理发展史上意义非凡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大理考察,为大理跨越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注入了强大动力。一年来,州人民政府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州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依靠全州各族人民,抢抓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大理重要历史机遇,开拓进取,创新实干,主动适应新常态,全力以赴稳增长,扎扎实实惠民生,努力完成了人代会确定的主要经济发展目标,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
(一)经济保持平稳发展
强化政策落实稳增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稳增长决策部署,制定出台21条实施意见和抓落实9项制度,着力推动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项目落实。全州实现生产总值901.1亿元,增长9.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1亿元、增长3.7%,支出277.4亿元、增长1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06元,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06元,增长11%。
突出项目推进增投资。49个省列“四个一百”项目在建39项、完工5项,州级190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在建156项、完工24项。广大铁路、大瑞铁路建设稳步推进,大临铁路、上鹤高速、华丽高速大理连接线开工;滇中引水勘察试验性工程祥云段开工建设,永平金河等4件水库建成验收,宾川仙鹅等37件水源工程进展顺利;13个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投产,建成城市天然气管网
积极培育市场扩消费。宾川、剑川列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宾川电商试点交易额突破2000万元;餐饮、旅游、信息等消费持续增长,融e购大理旅游商城交易额达3.2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7.2亿元,增长11.1%。强化招商项目策划推介和落地,引进州外到位资金714.6亿元,增长7.5%;实际利用外资1.1亿美元,增长16.3%。完成进出口总额2.6亿美元。
(二)产业培植稳步推进
特色农业发展加快。着力打造十大特色产业,粮食总产175.6万吨,增长1.5%;收购烟叶141.3万担,烟农收入20.9亿元;畜牧业产值134.3亿元,增长3%;培育新型经营主体1262个,新增龙头企业28户、土地流转6万亩、特色经作面积10万亩;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20个,大理特产网、农产品交易网销售突破8000万元。农业总产值366.7亿元,增长6%。
工业经济发展企稳。促进工业项目投资,加大一企一策帮扶力度,80个重点工业项目投产23个、在建45个,建成标准厂房20万平方米,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户;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机械制造、矿冶、烟草等传统产业稳步发展,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发展加快,大理啤酒异地搬迁技改等23个项目投产,时骏短途电动车等34个项目加快推进。完成非电工业投资96.6亿元,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1.5亿元,增长7.8%。
第三产业发展向好。旅游业引导作用进一步显现,六大景区、高端酒店、智慧旅游建设稳步推进,特色客栈、生态游、乡村游成为新亮点;新开通国内直飞航线4条,大理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26万人次,增长69%。接待海内外旅游者、旅游业总收入分别增长10.6%、20.3%。物流、快递、商贸等服务业发展加快,商品房销售114.
创业创新活力增强。加快青年创业示范园、县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平台建设,扶持“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2000户;新登记企业6027户,增长52%;新增个体工商户2.4万户,增长21%。开展沪滇科技合作项目12个,新建专家工作站2个、技术中心7个,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户,新增专利524件。
(三)城乡统筹力度加大
城镇规划建设得到加强。完成剑川、漾濞、云龙新一轮总规修改,大理市和宾川县“多规合一”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建成城镇保障性住房9149套,弥渡、永平、剑川棚户区改造步伐加快;新建县城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
脱贫攻坚更加精准有效。制定出台精准扶贫政策措施,完成14个整乡推进、56个行政村整村推进、50个自然村建设,实施农村危房改造4.5万户、特困户住新房3000户,5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示范点建设启动。5.3万名干部职工开展“挂包帮”“转走访”,教育部挂钩帮扶成效明显。实现6.7万贫困人口脱贫。
农村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完成农村公路建设
(四)生态建设成效明显
洱海保护治理力度加大。扎实推进“四治一网”,重拳出击综合整治,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28件,依法拆除违法违章建筑484户。建设湿地5754亩,新建62座村落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大理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建成运行,兴盛桥至天生桥段综合管网工程开工。加强流域环境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强化入湖河流水质水量监测。抓实“三清一控一堵”,全民参与清除垃圾粪便47.6万吨,封堵排污口1378个。建立五级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实现保护治理精细化。洱海水质稳定在Ⅲ类,有6个月为Ⅱ类。
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成效。饮用水源地、生态功能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得到加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陡坡地治理、义务植树、森林防火工作扎实有效,“三清洁”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深入开展。实施50个省级重点减排项目,祥云列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县,主要污染物排放和单位GDP能耗完成省下达任务。
(五)社会事业持续进步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新建乡镇中心幼儿园72所,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0%以上,弥渡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国家验收;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85%以上,高考综合成绩继续名列全省前茅,中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大理学院更名大理大学,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总部及健康管理学院开工建设,大理护理职业学院获批筹建;“爱心圆梦”资助3154名大学新生入学。
卫生保障能力提升。州医院改扩建、第二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儿童医院新建加快推进,建成标准化乡镇卫生院2个、村卫生室142个;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建立,培训乡村医生900名。单独两孩政策稳步实施,优生优育服务扎实有效。食品药品监管得到加强。
文化等事业加快发展。州群艺馆、图书馆、博物馆和传媒中心建设改造稳步推进,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建设任务,数字电影院覆盖所有县城;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力度加大,文艺创作取得成效,可移动文物普查进展顺利,文化市场监管加强。实施城乡体育基础设施项目422个,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统计调查、防震减灾、外事、侨务、气象、保密、档案、修志、邮政等工作得到加强,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红十字会、慈善等事业全面发展。
(六)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培训农村劳动力4.1万人,转移就业4.9万人;新增城镇就业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城乡居民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新农合参合率98.6%,农村居民大病保险补偿6076.6万元。新建敬老院5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5个,残疾人服务保障、社会救助、移民搬迁、优抚安置等工作取得成效。应急体系逐步完善,滇西凤仪救灾物资储备库投入使用。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扎实开展“七进”创建活动,命名100个州级创建示范单位,巍山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和27个示范乡镇、村(社区)建设全面完成,样板村、强帮扶村建设稳步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我州召开。
强化平安大理建设。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加大视频接访、网上信访、联合接访力度,切实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强化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突出打非治违,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加强。积极做好“双拥”优抚、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工作,军政军民团结得到巩固。
(七)深化改革步伐加快
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全面完成158项改革任务,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财税体制改革力度加大,PPP、专项建设基金、专项债券等投融资创新取得成效;设立州和重点县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积极开展;大理市农村宅基地制度、剑川旅游综合执法、自然村村民自治等改革试点稳步实施,养老保险、工商登记、水电气阶梯价格等改革进展顺利;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乡镇社会治理资源整合作用显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等农村综合改革有序推进;首开全国地震巨灾保险试点,永平“10•30”地震获赔753.8万元。
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深入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州县市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精简审批事项34项,建成行政审批网上服务大厅,积极推动电子政务应用,工作效率提高。严控“三公”经费,支出下降5.1%。对主要经济指标、重大项目、争取资金等实行定期督查通报,推动工作落实。
随着2015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我州较好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
——“十二五”是综合经济实力稳步增强的五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00亿元,年均增长11.9%;人均生产总值达25485元,年均增长11.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实现翻番,年均分别增长15.7%和17.4%,2015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3%。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9%。非公经济增加值占比达47%,提高3.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3∶39.7∶37.3调整为21.5∶39.6∶38.9。
——“十二五”是城乡基础设施持续改善的五年。新增建成区面积39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9.8个百分点;大理市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云龙、宾川、弥渡、南涧创建为省级园林县城,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6个百分点。新增高速公路
——“十二五”是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的五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4%和17.7%,新增城镇就业11.4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5.5万人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提升,56.9万贫困人口脱贫。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5.7万套,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7.3万户;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稳步提高,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活动丰富多彩;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新增病床5659张。
——“十二五”是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的五年。认真实施洱海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完成保护治理项目49项,洱海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30个月达到Ⅱ类。苍山成功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剑川列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州建设扎实有效,森林覆盖率达60.3%。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治理水土流失967平方公里,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实现预期目标。
——“十二五”是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五年。集体林权制度、水价、土地流转、“三权三证”抵押贷款等农村改革成效明显,服务业、旅游综合改革不断加快;全口径预算、结构性减税等财税改革稳步实施,电力、供销、资源价格等改革持续深化;医药卫生、文化、教育等社会事业领域改革得到加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扎实推进;简政放权力度加大,下放、取消、调整行政审批事项473项;金融创新服务扎实有效,存贷款余额均实现翻番;引进州外到位资金246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3亿美元。
——“十二五”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加快发展的五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被列为全国示范州创建试点,投入民族地区扶持资金76.6亿元,建成示范县、乡镇、村(社区)116个,民族特色村寨40个。启动实施“586”工程,样板村、强帮扶村、示范村建设扎实推进,2个模范集体、2名模范个人受到党中央、国务院表彰,省委作出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郑家庄学习的决定。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更加稳固。
——“十二五”是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完善的五年。认真执行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州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州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807件、政协委员提案1869件,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9件。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四五”依法治州规划深入实施,被表彰为全国“六五”普法先进城市。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审计监督、行政监察力度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扎实有效,新一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深入开展;安全生产责任进一步落实,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完成洱源“3•03”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州人大、州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州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州各族人民,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驻大理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向关心支持大理建设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依然突出,经济结构不合理,人均水平低,创新能力不足,发展方式粗放,质量效益不高,产业层次低,新兴产业培育进展缓慢,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经济领域存在不容忽视的风险;公共服务保障不充分,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市交通和农村教育、医疗等方面薄弱环节较多,增进民生福祉任务繁重;生态环境保护还需加大力度,洱海保护治理任重道远,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难度大,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突出;政府职能转变还需加强,少数地方和部门执行力、责任心和服务意识不强、担当精神不足,对重大政策的研究、贯彻不够主动,违纪违法案件时有发生,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由于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等原因,“十二五”规划36个指标中,生产总值年均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三次产业结构比例、非公经济增加值占比、城镇化率未达到预期目标。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目标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新定位、对大理重要指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把大理放到全国全省的发展大局和发展进程中来看,我州正处在发展方式转变、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关口,处在体制机制变革、发展活力积蓄的重要关口,处在优势充分释放、动力加快转换的重要关口。要树立新常态的新思维,创新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发展方式,使经济既保持中高速增长,又迈向中高端水平,实现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今后一个时期,供给侧改革将是改革的主攻方向,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通过优强劣汰提高有效供给,通过创新驱动发现和培育新增长点,通过民生保障发挥社会运行稳定器的作用,按照“情况要摸清、目的要明确、任务要具体、责任要落实、措施要有力”的要求,切实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根据州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三五”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大理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学习贯彻引向深入,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不断增进全州各族群众福祉,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夯实以综合交通为重点的“五网”基础设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响生态文明和文化旅游两个品牌,做好产业转型升级、城乡协调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三篇文章,强化改革开放、依法治州、全面从严治党三个保障,在推进“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进程中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新路子,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主要目标是: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过百亿元、年均增长5%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过千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8∶40∶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脱贫攻坚和民生改善实现新突破,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新突破,森林覆盖率达62%,洱海水质总体稳定在Ⅲ类,确保30个月、力争35个月达到Ⅱ类;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实现新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社会治理和法治保障实现新突破,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法治大理、平安大理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为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工作中要把握好七个重点。
(一)着力夯实“五网”基础设施,构建云南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全力构建北接川渝、南出国境、东连滇中、内网互通的综合交通网络,建强枢纽,巩固和提升大理州在区域交通中的重要地位。咬定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目标,启动昆楚大高速扩容改建和大攀、大临、州内县际等高速公路建设,新增高速公路里程
(二)着力打赢脱贫攻坚战,3年实现11个县脱贫摘帽。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聚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县因乡制宜,因村因户施策,找准“五个一批”脱贫路径,突出扶贫规划和脱贫措施精准到村、到户、到人,加快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完成1.24万户、4.1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和22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加快片区扶贫综合开发,实施好建档立卡贫困乡镇整乡推进;全力改善贫困地区教育、卫生条件,统筹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低保标准,加大各种保险、救助力度,增强特困地区发展能力。落实扶贫开发责任、权力、任务、资金“四到县”制度,以县为平台整合政策、项目、资金,3年集中攻坚阶段每年投入资金100亿元以上,巩固提升阶段每年投入50亿元以上,确保到2018年1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33个贫困乡镇、300个贫困村出列,2019年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确保小康路上一个贫困地区不掉队、一个贫困群众不落下。
(三)着力打响生态和旅游品牌,争当全国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相得益彰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活方式。加强洱海保护治理,落实洱海流域“四治一网”;投资100亿元以上,全力实施流域截污治污、主要入湖河道综合整治、流域生态建设、水资源统筹利用、产业结构调整、流域监管保障“六大工程”,抓实大理市城乡统供水、洱海流域面源污染防治、林业生态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加强苍山世界地质公园建设管理。实施好退耕还林、公益林管护、天然林保护、重点水源区保护等工程,确保林地面积突破200万公顷,加强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积极推进生态州创建。制定和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点县、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收处设施建设全覆盖,扎实推进“三清洁”活动,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整治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有序淘汰落后产能,严守447.8万亩耕地红线。
做强旅游文化产业,围绕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目标,充分发挥民族、历史、文化、生态资源聚集优势,构建“一核四区”新布局,突出大景区、大项目、大品牌、大融合、大监管,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主导型支柱产业。加强风景名胜观光、民族乡村体验、历史古迹探秘、宗教文化交流、温泉医疗养生、运动赛事探险、美食娱乐购物等特色产品开发,每年推出1-2个精品旅游景区;大力开拓旅游航线,加快发展智慧旅游等新业态;强化旅游交通、游客服务和自驾车房车营地等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提升酒店民宿行业,创新开发旅游商品,促进旅游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旅游业总收入实现翻番。
(四)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强园区、做优龙头、做大产业。坚持走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发展新路子,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围绕“中国制造2025”重点,紧盯南亚东南亚市场,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优势企业、优势产业和生产要素向重点园区、特色园区集聚。做强大理国家级经开区和祥云财富、洱源邓川、鹤庆兴鹤三个省级重点工业园区,突出环境打造,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培植,力争经开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三个重点园区分别突破150亿元。做优大理省级旅游度假区。坚持绿色发展,做美海东新区,把生态环保优先、绿化先行贯穿于海东开发全过程。做特各县园区,坚持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坚持产业发展与城镇发展同步规划建设,走产城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坚持一企一策、扶优扶强,积极培育产业“小巨人”,开展降低实体经济成本行动,支持中小企业做强做大、大中型企业延伸产业链,走集团化发展道路。重点发展旅游、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特色农业和食品加工、矿冶建材、现代物流产业,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加快构建具有大理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巩固提升传统产业,扎实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构建“三中心一平台”和“两区一带”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加快发展休闲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培植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建成特色经作基地1400万亩。加快传统工业转型升级,鼓励支持协同创新,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改造传统工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有效化解过剩产能。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化,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积极培育消费新热点。突出园区招商、产业招商,围绕生物药业、特色生态农业深加工、养生养老、旅游业开展精准招商,强化项目落地和跟踪服务,提升招商引资实效。
(五)着力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建设功能完善的城市、记得住乡愁的镇村。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构建优势互补的城乡发展新格局。鼓励引导各县市因地制宜完善规划、改善基础、培育产业,构建多点支撑、特色带动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推进县域争先进位、创新突破、转型发展。围绕把大理市建成滇西中心城市,提升核心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加快推进“1+6”城市圈规划建设,突出基础配套,加快产业发展,提升环境质量,健全治理体系,彰显文化特色;加快祥云、宾川撤县设市。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改善群众住房条件。以重点城镇、中心集镇、特色小镇建设为着力点,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力争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7%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3%。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发展要素向农村流动,二、三产业向农村辐射,教育文化卫生资源向农村配置。加大古城古镇古村和古建筑的保护管理力度,加快民族特色村寨和旅游村建设,扎实提升乡村环境,打造一批具有大理特色的美丽乡村,打响“乡愁大理”品牌。
(六)着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民生事业持续发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保护发展民族文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做好藏区发展维稳工作。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力争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以教育部定点挂钩滇西边境片区为契机,支持大理大学与部属高校加强合作;完成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总部和两所特色学院建设,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加强城乡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抓好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滇西医疗中心建设,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与华润医疗合作,健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扩大就业促进创业,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力争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2万人;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加快建成城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水平,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扶残助残和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强化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建立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平安大理。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思想道德和社会诚信建设,倡导全民阅读,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七)着力推动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动力。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有利于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扩大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营造干事创业的政务环境和公平法治的营商环境。推进经济所有制、市场机制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财政金融、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教育、卫生、科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强统计调查制度改革,建设新型智库。完善人才激励、保障和流动机制,大力培养和引进各类人才。抓好国家、省安排的各项改革试点性工作。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省重大开放战略,扩大对外对内开放,拓展经贸人文交流合作,培育壮大外向型产业基地,促进对外贸易优化升级,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
三、2016年工作重点
今年是自治州成立60周年,也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必须开好头、起好步。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确保洱海水质有6个月、力争7个月达到Ⅱ类。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以“五网”建设为重点,把项目工作作为各级各部门的头等大事,重点实施160项重大项目,确保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27亿元以上。
建成一批重大项目。综合交通建设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确保上鹤高速公路建成投入运行,完成214、320国道境内段改造提升和全州
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全力推进昆楚大高速扩容改建和大攀、宾南高速公路建设;配合实施好广大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完成好大临铁路征地拆迁任务,6月底全线全面开工建设,推促大瑞铁路大理段全面复工;启动大理市城市轨道旅游专线建设。推进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等电网建设项目,新开工18个风电、光伏项目,加快天然气管网和加气站建设。实施好永平玉皇阁等35件中小型水库项目,力争弥渡小村箐等8件重点水源工程开工,积极支持滇中引水工程。加快智慧大理、光纤入户、重点景区和公共场所无线网络建设,扩大
完成一批项目前期工作。实行项目前期工作责任制,建好用好项目库和资金池,做好“十三五”规划项目前期工作,抓紧项目前期准备、申报、储备及争取落地。突出抓好宾川海稍水库扩建等81个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大攀铁路、大理机场迁建进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同步推进勘测设计等前期工作,完成县县通高速公路前期可研。争取国家、省相关部门及国开行、农发行支持,扎实做好专项建设基金、PPP、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和申报争取。
(二)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确保完成年度脱贫摘帽任务。强化责任落实,加大政策、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全面启动实施24个整乡推进。落实“五个一批”具体措施,创新产业、技能等扶贫方式,加强挂钩帮扶,增强群众脱贫主体意识。确保祥云、宾川、洱源、巍山4县摘帽,16个贫困乡镇、172个贫困村出列,7.5万贫困人口脱贫。
夯实脱贫攻坚基础。加强贫困地区交通、水利、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移动信息化工程,确保脱贫村村村通硬化路、通互联网。完成54个易地扶贫搬迁示范点建设、4960户易地扶贫搬迁、7.6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改善贫困群众住房条件。抢抓教育部挂钩帮扶机遇,强化校地合作,推进智力扶贫。
强化产业信贷扶贫。率先在30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设立30万元以上的产业发展互助资金,培植壮大高效特色农业、商贸流通、乡村旅游、劳务输出等增收致富产业。用好用足信贷扶贫政策,将扶贫贷款风险补偿金规模扩大到3亿元,撬动金融机构投放信贷扶贫资金30亿元以上。
(三)扎实做好”三农“工作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大中小型灌区、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五小水利”3万件,完成6万农村人口饮水巩固提升工程;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抓紧农村电网改造提升。加强村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保护,启动50个美丽乡村建设,完成12个土地开发整治项目。
壮大特色产业基地。稳定粮食生产,力争总产增长1%;突出烟叶生产提质增效,确保完成133.6万担收购任务;新增高原特色产业基地10万亩,加快发展休闲农业、淡水渔业;实施10万亩核桃幼林抚育管理,新增中药材为重点的林下产业基地6万亩;抓好农业科技创新、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
推进经营机制创新。加快建立新型生产经营和服务体系,培育壮大省级农业“小巨人”,扶持发展州级龙头企业15个、现代农业庄园10个、示范家庭农场20户、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30户。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加快移动电商平台建设,扩大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培训农村劳动力3.1万人、转移就业4.5万人,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稳步实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和经营权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供销综合改革,深化“三农”金融服务创新,推进“三权三证”抵押贷款工作。开展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
(四)强化洱海保护治理
全面落实“四治一网”。始终坚持依法治湖,扎实开展联合联动执法,加强洱海流域日常巡查监管和综合整治,对环境违法行为坚持零容忍。强力推动科学治湖和工程治湖,全面实施“六大工程”,启动建设项目22个、完成投资15亿元以上,重点推进环湖截污PPP项目、兴盛桥至天生桥段综合管网工程,启动永安江、弥苴河、阳溪综合治理,实施大理市北三江、洱源东湖等6000亩生态湿地恢复建设。狠抓流域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开展主要入湖河口及重点湖湾底泥疏浚,有效削减内源污染;加强水质监测和水资源调度,健全蓝藻应急处置机制。持续开展全民治湖,加强洱海保护宣传教育,认真落实“三清一控一堵”,推进环保设施市场化运营,实施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强化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严格执行网格化管理责任制,持续稳定改善水质。
重点推进机制建设。充分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职能,全面推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加强对生态建设的组织领导。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联动发展,统筹生态农业、文化旅游、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的关系,降低加快发展对环保的压力。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好新一轮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工程,加大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建设力度,做好苍山洱海国家公园申报。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实施河道治理和水土保持项目12项,启动实施祥云片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深入推进“三清洁”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城乡人居环境。
(五)切实抓好工业发展
推动园区转型升级。坚持规划引领,突出产城融合,尽快编制完成大理经开区和省级重点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突出抓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海东创意、漾濞核桃、剑川木雕、巍山扎染产业园规划建设,积极创建产业转移示范园区;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促进项目落地,提高园区投入产出率;创新园区开发建设和管理模式,强化考核奖惩,激发发展活力。
加快工业项目建设。实施80个重大工业项目,加快推进力帆骏马创新发展、市场拓展,提升乳业发展水平,确保祥云飞龙湿法铅等20个以上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加快37个产业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开工30个以上,实施好煤炭转型升级项目建设。确保非电工业投资增长5%以上。
切实做好企业帮扶。继续实施扩销促产等一企一策帮扶政策,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完善水电气阶梯价格制度,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规范中介服务,切实为企业减负清障。加强金融协调服务,发挥工投公司融资担保平台作用,用好“惠企贷”政策,尽力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支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做强做大,推动大理药业、顺丰肥业等企业上市。
突出创业创新融合。加大“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力度,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和行业“小巨人”培育工程,扶持一批有创业潜力的青年和大学生创业,推动创业促进就业。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加快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技术创新、科技普及和成果转化,化解过剩产能,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益;深入实施质量兴州战略,积极争创名牌名品;引导企业应用“互联网+”改善业态,拓展发展空间。认真实施重点节能减排项目,确保完成省下达节能降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目标。
(六)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
提升景区质量。继续推进六大景区建设,优先打造大苍洱核心景区,加快苍山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启动环苍山旅游圈规划工作,加强大理古城、喜洲古镇保护提升,抓好三月街品牌打造,加快双廊景区综合整治和提升改造,实现与宾川鸡足山景区互联互通,推进洱源“一河三湖”旅游小镇建设。积极推进北部、东部、南部、西部四个旅游片区规划建设。争取完成鸡足山
完善服务设施。强化环洱海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加快自驾车营地、演艺场所、旅游厕所等设施建设。建成4个以上高端酒店,打造特色客栈品牌,支持开发民族文化体验项目,规范提升乡村旅游。加快构建旅游大数据平台,推动发展“互联网+旅游”。加快开发具有大理特色的旅游产品,抓好旅游商品设计、生产、营销。加大航线开发力度,新开通3条以上国内航线,积极开拓高端和海外游客市场。
加强行业管理。推广剑川旅游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经验,整合监管力量,强化旅游综合执法,维护大理旅游秩序。建立覆盖旅游行业要素的标准化体系,完善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机制,健全“黑名单”制度,提升旅游行业服务质量。推动建立旅游与文化、生态、体育、养生等产业融合发展机制,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接待海内外旅游者人次、旅游业总收入增长6.4%和10%。
(七)积极推动服务业发展
扩大城乡消费。加快发展各类大型专业市场,大力发展便利店、生鲜超市、家政服务等社区商业;加强电子商务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实体与电商、线上与线下互动发展。加快滇西国际商贸物流基地、昆钢大理滇西物流商贸城等项目建设,促进物流、快递业发展。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升限,引导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加大住房公积金支持职工购建房力度,积极引导房企加强市场营销,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盘活库存商品房,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
加强市场开拓。推动特色产业出口基地建设,积极培育外贸自营企业,扩大特色农业、机电、生物制药等优势产品出口,加强资源性产品和先进技术进口,力争进出口总额增长10%。加大产业园区和主导产业招商力度,深化与华润集团、华大基因、上海医药、明阳风电等大企业合作,促进项目落地,力争引进州外到位资金增长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8%。
强化金融服务。积极争取省级金融机构支持,加强银政企合作,继续开展“金融走基层”活动。积极引进商业银行设立分支机构,规范发展小微金融。落实地方融资平台过渡期政策,做强做大投融资担保平台。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债券,增强融资保障能力。开展好地震巨灾保险试点。力争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80亿元以上,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贷款120亿元以上。
(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严格城乡规划管理。总结推广大理、宾川试点经验,全面完成县市“多规合一”规划编制;抓好总规修改和控规编制,完成城镇体系规划,做好12县市城市风貌、生态廊道、地下管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专项规划;进一步完善村庄规划,做好68个省级规划建设示范村和94个传统村落规划编制;启动大理规划展览馆建设,健全完善规划公开和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强化规划实施和管理。加强城乡绿化,争取洱源、祥云、剑川创建为省级园林县城;力争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7个百分点,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坚持城镇基础项目带动,着力实施一批城市道路、地下管廊、停车场、供排水、教育卫生工程,增强县域承载和带动力;加快15个城市综合体建设,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37672户,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10701套;实施22个城镇“一水两污”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发展县域支撑产业,以高原特色农业、旅游、现代服务业等为重点,抓好各县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统筹布局规划、产业培育、扶持发展等政策,健全考核激励机制,营造争先进位的发展氛围。
做强做优做美大理市。围绕建设“宜居宜游宜业”城乡目标,完善产业规划和交通布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壮大新型工业,提升文化旅游业,繁荣商贸物流业,培育总部经济,增强持续发展动力。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控制城市开发强度,抓实交通解堵、功能完善和环境优化;加快棚户区改造,推进地下综合管廊、智慧城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合理布局教育、卫生、文化、养老、商业等设施。加大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力度,持续抓好海西保护,加强环洱海建筑风貌整治,坚决遏制城中村和农村无序建房;发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旅游度假区的龙头和支撑作用,加快实施海东开发和环保绿化、社会事业等综合配套项目建设。
(九)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动教育稳步发展。抓实“全面改薄”项目工程,完成100所标准化小学建设,新建和改建幼儿园20所,完成宾川、南涧、剑川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申报工作;推行优质普通高中对口帮扶,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水平。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成大理卫校搬迁办学,抓好大理护理职业学院筹建;积极推进大理技师学院纳入高职教育。支持大理大学发展,加快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总部及两所特色学院建设;扶持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和民办教育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管理,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积极推动文化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抓实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实施好州群艺馆、传媒中心等文化工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白剧、南涧跳菜等民族文化传承,加大文艺精品创作力度;加快文化产业园建设,引导影视拍摄、演出演艺、节庆会展、旅游商品开发等产业发展;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加快4个县级体育场馆建设,实施400个乡村(社区)体育基础设施项目。
强化医疗卫生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与华润医疗合作,提升州医院、州儿童专科医院办医和服务水平;推广分级诊疗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县乡医疗服务一体化,切实抓好疾病预防控制。推进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生服务管理。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扶持自主创业8000人以上,新增城镇就业2.3万人;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抓好重特困人员分类救助、临时救助等工作。做好拥军优属、退役士兵安置、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发展等工作。实施147个养老服务体系项目,抓实水电移民安置及后期扶持,办好10件惠民实事。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全力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实施好“586”和“十百千万”工程,开展好“七进”活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筹办好建州60周年庆祝活动,进一步激发爱家乡建家乡的热情。
(十)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自觉接受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州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高度重视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好立法基础工作,继续加强普法宣传,深入推进依法治州和法治大理建设。加强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运行机制,推进自然村村民自治试点。
强化平安大理建设。积极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坚持常态化整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提升群众安全感;深入推进禁毒防艾人民战争;抓好人民调解和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引导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推行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优化社会治理资源配置;整合行政执法资源,推进食品药品安全、工商质监、公共卫生、旅游等重点领域综合执法。
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和救灾物资储备点建设,强化应急演练,健全预警体系,提升救灾应急能力。实施40个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扎实做好气象灾害防治和森林防火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突出道路交通、古城古镇古村落消防等重点领域,强化监管措施和隐患治理。
各位代表,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重任在肩,我们唯有认真履职、开拓创新、敢于担当、奋勇前行,努力创造经得起检验的业绩,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与重托。
——坚持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府职能法定化和事权规范化,严格控制新设立行政许可,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强化权力运行监督。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对政府规范性文件进行调整清理,加强重大决策实施情况跟踪问效和监督检查。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坚持高效行政。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推动政府管理重心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完善网上行政审批,加强电子政务应用,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提高行政效率;强化服务意识,积极为基层、企业和群众服务,努力提供更多更优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担当,层层传导压力,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推进工作落实,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坚持阳光行政。全面推进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公开,打造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推进“互联网+政务”,完善新闻发布制度,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全面推行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务更加公开透明。
——坚持廉洁从政。自觉遵守各项纪律,认真贯彻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防“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巩固“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硬化预算约束,加大增收节支力度,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强化绩效评价。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强化行政问责,坚决整肃懒政怠政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为;严守勤政廉政底线,严厉惩治腐败,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新的发展蓝图已绘就,新的使命艰巨而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为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加倍努力!
2016年10件惠民实事
1.脱贫攻坚工程。完成10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确保完成祥云、宾川、洱源、巍山县8个乡镇、84个村整体推进并出列;在30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每村设立30万元以上产业发展互助资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4960户、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7.6万户;实现7.5万贫困人口脱贫。
2.支农惠民工程。实施100个行政村“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完成6万农村人口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对1万户农机购置和20万头能繁母猪、5万头奶牛保险给予补贴;对10377眼农村能源节柴灶、24651户农村太阳能热水器建设给予补贴。
3.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完成114个建制村1000公里道路硬化;全面启动7个重点客运站建设,完成235个农村客运招呼站建设。
4.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程。完成100个以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建设,其中: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3个、民族特色乡镇2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10个。
5.基层卫生计生服务工程。完成100个村卫生室建设,实施900名乡村医生脱产集中培训2个月项目,开展2400例白内障复明手术、500例尿毒症肾透析治疗、100名贫困家庭先心病儿童免费治疗;为1.7万对农村计划怀孕夫妇提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
6.教育利民工程。完成100所标准化小学建设,新建和改扩建20所幼儿园;实施“爱心圆梦”助学行动计划,资助500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顺利入学。
7.就业创业扶持工程。新增城镇就业2.3万人;扶持自主创业8000人;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3.1万人、转移就业4.5万人。
8.社会保障工程。实现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1.44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85.1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42.5万人、失业保险13.59万人、工伤保险19.05万人、生育保险18万人;实施147个养老服务体系项目;将全州40万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众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现全州7.5万8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长寿)补助金全覆盖。
9.文化惠民工程。完成巍山、南涧、漾濞、宾川4个县6858户“户户通”清流置换工程;完成全州1079个行政村每村每月1场共12948场农村公益数字电影放映;完成820场次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演出任务;实施400个乡村(社区)体育基础设施项目。
10.扶残助残工程。为全州2000名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资助;为3000名残疾人免费提供助视、助听、助行辅具;实施贫困残疾人住房救助200户;救助贫困精神残疾人住院康复服务1000人;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就业300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