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
州长 何 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州政协委员及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及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2年,我们认真落实州委建设美丽幸福新大理、推动跨越发展的新思路、新部署和新举措,全面加快发展步伐。着力夯实基础,一批交通、水利、能源、城建、旅游、民生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06.6亿元。强势推进园区开发,启动“千百亿元”工业园区建设,组建13家工业投资公司,园区入驻企业617户,开工建设81个工业发展项目,工业经济呈现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粮食总产达163.8万吨,增长4.1%。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旅游二次创业,着力打造“六大重点景区”,大理古都、巍山南诏国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启动实施,一批高端品牌酒店开工建设,旅游人数增长19.5%,旅游业总收入增长41.2%。着力加快海东山地新城开发建设,理顺海东开发管理体制机制,全面启动大理卫校整体搬迁等18个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全州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在继续实施洱海保护治理“六大工程”的基础上,启动实施洱海流域生态文明建设“2333”行动计划,洱海水质有7个月达到Ⅱ类标准。起草上报《洱海海西保护条例》,出台并实施海西保护“六条措施”,以最严厉措施保护海西基本农田和优质耕地。启动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幸福示范区建设,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扶贫开发6.5万人实现脱贫,无电人口通电工程全面完成,幸福大理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经过努力,全州地区生产总值比2011年增长15.6%;财政总收入增长24.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9%;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1%;工业总产值增长28.7%;农业总产值增长2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为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2%;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2%。年度主要预期目标超额完成,10件惠民实事全面落实,为十二届州人民政府工作画上了圆满句号,在自治州发展历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回顾十二届州人民政府履职以来的五年,我们走过的道路极不平凡。五年来,在省委、省人民政府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州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州人民政府团结和依靠全州各族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发有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和干旱等自然灾害多发的挑战,“十一五”规划目标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建设稳步推进。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翻番以上,2012年与2007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从321.4亿元增加到672.1亿元,财政总收入从49.4亿元增加到124.8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22.8亿元增加到59.3亿元,支出从60.7亿元增加到200.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从26.5∶37.2∶36.3调整到21.7∶42.4∶35.9。州十二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全州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
(一)投资力度持续加大
五年来,我们抢抓扩大内需机遇,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积极支持大瑞铁路、大丽高速公路建设,完成大理机场改扩建和大丽铁路、5条二级公路等一批交通建设项目,实施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
(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五年来,我们狠抓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新增核桃面积582万亩,完成1000万亩种植目标。烟叶种植规模达68.9万亩,建成全国最大的红大特色优质烟叶基地。特色水果、生态茶、生物药、蔬菜种植面积达174万亩。祥云、永平等4县市被列为全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漾濞核桃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宾川县创建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大理市创建为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县市。农业龙头企业增加到128户。改造中低产田地77.8万亩,建成高稳产农田292.8万亩,农机化水平从10.2%提高到43.8%。粮食总产增长25.1%。畜牧业健康发展。农业总产值从136.8亿元增加到286亿元。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试点稳步推进。扶贫开发成效显著,38.6万贫困人口脱贫。完成“农转城”21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8万人。水电移民搬迁安置有序推进,后期扶持力度加大。
(三)工业经济再上台阶
五年来,我们坚持工业强州战略,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化生产要素保障,有力推动了项目落地和建设,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建成园区标准厂房76万平方米。大理创新、祥云财富进入全省十强工业园区。祥云飞龙10万吨电锌技改、云南白药大理制造中心、明阳风电大理风机制造基地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大理卷烟厂50万标箱扩能、力帆骏马装备提升技改和鹤庆100万吨绿色铝产业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非电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5.6亿元,是前五年的3.7倍。六大支柱产业的地位不断提升,完成产值542.4亿元,是2007年的2.9倍。新增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43户、达74户。质量兴州和标准化战略深入推进,荣获中国驰名商标4件,新增云南省著名商标75件、名牌产品25件。工业总产值从272.1亿元增加到782.2亿元,工业增加值从99.4亿元增加到235.2亿元。工业经济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四)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
五年来,我们认真落实促进消费各项政策,消费结构改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旅游业发展加快,崇圣寺三塔创建为
(五)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
五年来,我们着力推进滇西中心城市建设,海东开发快速推进,特色城镇建设成效明显。完成滇西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和城市总体规划修改,编制了乡镇总体规划、22个省级特色小镇规划和大理市城市形象控制导则,村庄规划实现全覆盖,城乡规划管理和执法力度加大。海东开发启动和建成了一批城市道路、供排水管网等基础项目,大理技校搬迁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大理古城保护提升和下关旧城改造步伐加快,实施了11个县城改造提升工程和22个城市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城镇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城镇绿化、美化、亮化力度加大,园林城市创建稳步推进,云龙县城创建为省级园林县城。全州城镇建成区面积从120.6平方公里增加到152.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27.5%提高到38%,城市绿化覆盖率从21%提高到26%。
(六)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五年来,我们全力推进生态州和“森林大理”建设,较好地保护了大理的青山绿水。洱海流域新建湿地7000多亩,建成城镇村落及农户污水处理设施67座和9811座,面源污染治理取得成效。实施海西百村整治48个村。国家级洱海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和洱源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加快推进。洱海水质总体保持Ⅲ类,有27个月达到Ⅱ类。洱海保护成为全国湖泊治理典范。森林覆盖率达58.6%,五年提高0.4个百分点。苍山申报世界地质公园进入向联合国申报目录,云龙天池、洱源西湖分别创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实施土地整治47.6万亩,新增耕地9.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780平方公里,实施生态修复900平方公里。建成沼气池4.8万口,节柴改灶8.4万口。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1%。
(七)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五年来,我们始终把改革开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农村综合改革和服务业、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推进,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改革稳步实施,投融资、财税、供销、行政审批、政府机构等改革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三年医疗等改革圆满完成。新增注册私营企业5315户、个体工商户8.8万户,7户民营企业进入全省“百户优强企业”,11户荣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称号。非公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6.6%,提高2.4个百分点。投资环境改善、招商力度加大,引进州外实际到位资金从31.9亿元增加到350.9亿元。抢抓桥头堡建设机遇,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窗口、平台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外向型经济发展取得成效,实际利用外资从1868万美元增加到3892万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从0.9亿美元增加到2.3亿美元。
(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加大公共财政资金投向民生领域力度,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学龄前儿童毛入园率从54.5%提高到77.5%,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3%,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全部享受免费营养餐。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59%提高到76%,高考上线率达99.6%,位居全省前列。资助9831名贫困大学新生入学。排除中小学危房109万平方米,新建和改扩建校舍165万平方米。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稳步发展,大理学院发展步伐加快。
卫生保障能力增强。新建和改扩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35万平方米,新增病床4470张。滇西肿瘤治疗中心、干细胞移植中心建设加快,州医院改扩建和州第二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整体搬迁工程启动实施。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疫病防控得到加强,食品监测能力不断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实施白内障免费复明手术1.4万例。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稳步提高。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研究和文艺精品创作成果丰硕,多个地方剧目获国家级大奖。民族节庆活动影响不断扩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文化市场监管得到加强。文化产业培植取得成效。建成33万座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户户通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6%和99.8%。新建和改造了一批城乡体育设施,成功举办省第八届农运会等多项重大体育赛事。
人才科技等工作得到加强。创新型大理行动计划全面推进,科技进步的贡献率逐年提高,科普工作成效明显。各类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有效,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防震减灾、统计调查、邮政、修志、社科、外事、侨务、保密、档案、气象、水文等工作不断加强,工会、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红十字会、慈善等事业全面发展。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城镇职工“五险”参保从51.8万人次增加到102.7万人次,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8年提高,城镇居民及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分别实现门诊统筹和州级统筹。新农合人均筹资额由50元提高到290元,参合率由90.2%提高到96%。新增城镇就业10.9万人。36.7万人享受城乡低保,高龄老人、五保老人和孤儿生活补贴逐年提高,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1616元提高到2039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677元提高到5689元。建成城镇保障性住房3.8万套,城镇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从
(九)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
五年来,我们认真落实依法治州规划,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社会和谐文明。
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认真执行州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的各项决定决议,依法向州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的意见,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6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568件。积极支持州政协全面履行职能,办理政协委员提案1629件。积极支持法院、检察院工作。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及社会各界人士意见建议。普法宣传教育和依法治州成效明显。村民、居民自治深入开展,政务、厂务、村务公开不断完善。监察、审计监督和群众、舆论监督作用进一步加强。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平安建设各项工作深入推进。禁毒防艾工作取得成效。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防灾减灾、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民族团结,宗教和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效显著,文明大理建设示范工程全面实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人防、民兵预备役工作得到加强,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深入推进。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创新政府建设取得实效。取消行政审批事项31项、调整249项。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公共资源实现集中、阳光交易。“96128”政府专线品牌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电子政务、网络问政建设加快推进。严格行政问责,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要不断开创大理跨越发展新局面,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突出发展第一要务,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意识,着力破解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符合州情的绿色发展之路;必须始终坚持产业兴州,强势推进园区建设推动工业大发展,做强做大特色优势产业,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始终坚持项目带动,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创新思路谋划大项目,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和金融支持,吸引大量民资和外来资金投向基础产业项目,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和城乡公共服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工作的针对性,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保持昂扬斗志,形成推动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
各位代表,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这是省委、省人民政府和州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州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州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州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向驻大理的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向关心支持大理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二、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州委七届四次全会提出了全面建设美丽幸福新大理的奋斗目标。这是全州各族人民的幸福之梦,我们必须不懈努力,切实担负起推进跨越发展的历史重任。
综合分析判断,我州加快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向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滇西边境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加快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桥头堡建设深入推进,滇西中心城市建设不断加快,为我们跨越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近年来,我州园区开发、旅游开发、海东开发、洱海保护和产业培植取得重大成效,2012年州委州政府进一步确立了跨越发展的新思路,作出了推动跨越的新部署,实施了加快跨越的新举措,启动了决定跨越发展的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项目,为我们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各族干部群众对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大理可以跨越、大理必须跨越”的理念已成共识,全面建设美丽幸福新大理的愿景深入人心,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愿望更加迫切,必将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的热情,为我们跨越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过去五年特别是2012年全州上下奋力拼搏、跨越赶超的生动实践和良好成效,也更加坚定了我们跨越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世界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明显增大,要素约束趋紧,区域竞争加剧。我州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经济总量小,发展不平衡,产业小、散、弱,结构不尽合理,城乡居民持续增收困难,扶贫任务艰巨,节能减排压力大,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任务重等诸多困难和挑战。政府自身建设还存在思想解放不够、创新精神不足,个别部门服务意识不强,少数公职人员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体来看,今后五年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从大理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实际情况出发,高扬跨越发展主旋律,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抢抓机遇,克难奋进,借势发力,乘势而为,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努力把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推向更高水平。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统领,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坚持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特色引领、城乡统筹、“四化”同步,突出产业培植、基础建设两大重点,加快海东开发、园区开发和旅游开发,做大做强滇西中心城市,着力改善民生、扩大内需、优化生态、繁荣文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建设美丽幸福新大理,为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按照州委从2010年到2020年“翻两番以上、增三倍、促跨越、奔小康”的总体部署,到2015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任务目标;到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支、城乡居民收入在2012年基础上实现翻番以上,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不断增强。
落实这一总体思路和目标要求,必须努力做到:
——坚定不移地把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推动经济发展新跨越。产业兴,大理兴。必须以产业为龙头,优化结构布局,着力打好园区经济、县域经济、民营经济三大战役,努力打造桥头堡重要产业基地。坚持工业强州战略不动摇,全力打造“千百亿元”工业园区,强化要素保障,承接产业转移,通过推进产业配套、产业链延长和转变发展方式,重点培植五大产业集群:抓住省政府实施金沙江中游水电就地消纳的机遇,着力打造祥云、鹤庆等矿冶产业功能区,整合矿产资源,推动矿电结合,加快推进鹤庆100万吨绿色铝产业项目建设,启动一批金属矿冶炼和水泥等非金属矿开发项目,力争矿冶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以力帆骏马公司、明阳风电大理风机制造基地为龙头,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发展汽车、机电配套产业,力争机械制造业产值突破500亿元;抓好生物资源及农畜产品加工,重点推进生物制药、核桃深加工产业的提质增效和新产品开发,力争生物资源开发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把特色烟叶基地的比重提升到80%以上,保障大理卷烟厂的优质原料供应,大力发展卷烟辅料配套产业,力争烟草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确保在建大中型水电站如期建成,加快风电等新能源开发,抓好煤炭产业升级改造,加快燃气民用化步伐,力争能源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大力实施园区科技化、人才化和信息化工程,支持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技成果孵化基地,促进成果转化,积极发展高新产业和新兴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力争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成为带动全州跨越发展的最大增长极。培育壮大十大高原特色生态农业,积极发展现代庄园经济,努力建成高原特色生态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1360万亩,力争高原特色农业综合总产值突破千亿元。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着力抓好苍洱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六大重点景区”建设,完善配套设施,突出内涵建设,强化行业管理,创新营销方式,提升旅游品质,力争旅游业总收入、海外游客实现倍增,实现以观光旅游为主向观光休闲度假康体会展旅游多元发展的新跨越,由国内重点旅游城市向国际化旅游城市的新跨越。完善商贸流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以综合交通、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现代物流园区,巩固发展传统服务业,创新发展金融服务业,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发挥政策引领作用,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放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推动民营企业转型提升,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发展,力争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
——坚定不移地夯实基础设施,实现滇西中心城市建设新突破。基础设施建设是跨越发展的支撑和保障。必须加强重大项目的策划、储备和争取,推进以交通、水利、能源和信息网络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和彰显区位发展优势,为打造“一个基地、一个枢纽、六个中心”夯实基础。积极做好大理机场迁建、旅游直升机场、祥临铁路、大攀铁路、大普及大攀高速公路建设和楚大高速公路改扩建规划及前期工作;加大征地拆迁和协调配合力度,加快推进广大铁路扩能改造;启动一批重大交通项目。积极配合滇中引水工程的实施,谋划一批洱海流域水资源优化调配重点项目,全力推进重点水源工程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新增蓄水库容1.
——坚定不移地打好生态、文化两张牌,推动美丽大理建设迈出新步伐。生态和文化是大理的美丽之源,更是大理跨越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在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加大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推进“森林大理”建设,大力实施洱海流域生态文明建设“2333”行动计划,保护好苍山洱海,保护好海西田园。积极发展生态产业,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实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争当全国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努力把大理打造成为美丽中国的一张靓丽名片。坚持把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建设民族文化强州。推进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充分挖掘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与产业有机结合,实施好大理古都、巍山南诏国历史文化旅游项目,积极培育和引进文化品牌企业、高端人才,加快文化产品开发,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文明风尚。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鼓励文艺精品创作,繁荣民族民间文化,彰显大理文化魅力。
——坚定不移地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推动幸福大理建设取得新成效。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建设幸福大理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继续提高财政支出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比重,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加大城乡统筹和强农惠农富农力度,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认真实施滇西边境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着力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幸福示范区。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失地农民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深入实施科教兴州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支持大理学院申报大理大学,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打造云南高等教育次中心。加快创新型大理建设,提高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重视医院特色专科和重点专科建设。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和农村饮用水安全。深化平安大理建设,营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彰显桥头堡建设新优势。改革开放是大理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必须增强改革开放的主动性和坚定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突出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的攻坚改革。推进户籍改革和土地等农村生产要素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着力抓好财税、资源要素价格、国有资产监管、医药卫生体制、事业单位等各项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审批项目,合理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程序,放宽市场准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健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抓住桥头堡建设重要机遇,加强区域合作和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大力引进资源、产品两头在外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引进州外实际到位资金年均递增30%以上。加快出口型产业基地建设,培植农产品、机械、纺织等出口加工特色产业,积极引进资源性产品、先进技术设备,力争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递增15%以上。
三、2013年的重点工作
今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行职责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根据州委七届四次全会精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财政总收入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增长20%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左右;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达7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8%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森林覆盖率达58.6%以上,全州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45万亩,海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3万亩,洱海水质确保5个月以上、力争7个月以上达到Ⅱ类标准,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8%。
围绕以上目标,要突出做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三农”工作,推动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实用科技推广,落实种粮和农机购置补贴。积极应对干旱等自然灾害,稳定476万亩粮食种植面积,实施高产创建68万亩,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大力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示范县建设。种植烟叶66.9万亩,抚育核桃幼苗120万亩,种植特色水果65万亩、蔬菜65万亩、生物药30万亩,启动2个精品农业庄园和100个标准化示范园建设。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推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养殖。积极创建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大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大户扶持发展力度,提高产业化水平。
着力建设美丽乡村。完善新农村建设规划,保持乡村功能和特色,严格规划管理,实施15个中心集镇、26个中心村和39个示范村建设。加强农村公共设施配套,推进8个通乡油路和88个通村油路续建,启动实施50个通村道路硬化。完成22万亩中低产田地和30万亩低效林改造。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抓好水电移民搬迁安置和后期扶持。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林权、经济林果权、农村土地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试点。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管理体制改革,深化供销合作改革。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因地制宜探索集体经济发展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加强城乡统筹发展试点,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确保完成“农转城”年度任务,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万人以上。
(二)加快园区建设,推动工业跨越发展
打造特色工业园区。抓住全省大力推进“产业建设年”的机遇,加快实施工业跨越发展计划。全面完成园区规划修编和产业发展规划编制,重点推进“千百亿元”园区建设,发挥工业投资公司平台作用,加快推进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水、电、路、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入园力度。优化配置要素和资源,引导产业与资本结合,培植壮大矿冶、烟草、机械制造、生物资源开发、能源等产业集群,培育发展太阳能、风能及配套装备等新兴产业,积极做好石油化工下游产品生产和天然气化工生产基地的规划、争取工作。建立税收、产值等园区利益合作分配机制,认真落实园区建设和争先进位考核评价政策。
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定期召开联审联批例会,解决好项目建设审批等相关问题。着力实施好100项工业发展项目,确保大理卷烟厂、力帆骏马、欧亚乳业、大理药业技改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快启动和重点推进大理啤酒年产100万吨技改、鹤庆100万吨绿色铝产业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和信息化运用,支持自主创新和人才培养,鼓励创建省以上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继续实施质量兴州和标准化战略,积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云南省著名商标。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认真落实扶持非公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措施。成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创新融资担保等服务平台。降低投资门槛,实行非禁即可的产业政策,积极鼓励和吸引民间投资。引进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大型民企,引导民营企业集群发展。加强分类指导,建立县域经济发展激励机制,加快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县域经济争先进位。
(三)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高品位开发旅游资源。健全旅游投融资体制,加快精品景区和旅游重大项目规划建设,实施好苍山大索道配套项目,抓好大理古城、鸡足山、新华村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加强文化产业项目库建设,推进大理古都、巍山南诏国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实施。出台大理州加快影视产业发展奖励政策,催生更多影视精品力作。大力发展民间工艺、创意设计、传媒印刷等产业,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做大做强文化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影视拍摄制作基地和会展基地,夯实文化产业发展基础。
坚持促进消费拉动增长。实施好大理市生活性服务业改革、创新和财富工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改革、弥渡县农业服务体系等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加快构建以特色商业街区、电子商务、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商贸服务网络。推进元通、新储、泛亚等物流项目建设,新建和改造一批乡镇农贸市场。启动“中国美食之乡”创建。认真落实扩大消费政策,促进住房、汽车、旅游等大宗消费和群众生活必需品消费稳定增长,保持城乡消费持续趋旺。确保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4%以上。
(四)加快海东开发,推动城镇化进程
加快海东山地新城建设。抓好海东新区分区规划、控制性详规和专项规划编制。着力推进配套商品房、大理卫校整体搬迁、悦榕庄酒店、华彬旅游文化小镇等重点项目建设,实施一批水电路基础设施和学校、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项目。积极引进和实施产业支撑项目,争取启动创意经济园区、滇西国际商贸物流基地等项目建设。确保完成投资30亿元以上。
促进城镇协调发展。加快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和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积极开展专项规划编制。严格城乡规划审批和管理。积极引导城镇、村庄、产业向坝区边缘适建山地规划发展,加快特色山地城镇建设。大力推进下关旧城改造和大理古城保护提升。把县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实施4个县城扩容提质。抓好22个省级特色小镇、23个重点镇规划建设,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加强城镇管理,提升城市形象。认真做好国家级、省级园林城市创建。确保城镇化率达40.5%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达27%以上。完善保障性住房管理制度,认真贯彻房地产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五)加强洱海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扎实推进生态州建设。抓好生态示范创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湖泊、湿地、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建设。实施退耕还林20万亩、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11万亩、森林管护1468万亩,完成1315万亩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抓好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控,确保森林生态安全。实施石漠化生态治理3万亩、陡坡地治理5万亩、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90平方公里。
抓好“2333”行动计划和海西保护。实施洱海流域两污治理85个村,新建湿地7000亩,启动凤羽河治理等4项清水入湖项目。全面推进国家级洱海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和洱源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健全环保设施正常运行机制。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和规定,强化督查监管,稳步推进“空心村”整治,切实保护好海西基本农田。加大海西种植结构调整,建好绿色经济示范带。
加强资源环境保护。编制国土空间和生态功能区规划。抓好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实施土地综合整治4.6万亩。增强全民环保、节约意识,推广节水生产技术。继续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加强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审核。抓好农村户用沼气池、节柴改灶、太阳能热水器等节能设施的建设和推广。实施好城镇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污水、垃圾处理价格改革。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年度目标任务。
(六)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保持投资持续增长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配合支持大瑞铁路建设,重点加快推进广大铁路扩能改造,确保大丽高速公路年内通车。加快国道214线剑川过境公路、洱源县城至上关和上关至鹤庆一级公路建设,积极推动国道214和320线境内段改造。加快15件在建水源工程建设,完成91件在建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争取启动建设4件中型、6件小(一)型水源工程和70件以上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支持中缅油气管道建设,加快实施城市燃气管道项目。实施好输变电工程建设和城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加快龙开口、鲁地拉、苗尾水电站和大理巨龙山等风电项目建设。着力实施信息基础网络覆盖和宽带提升工程。
加大项目工作力度。抓好项目库建设,策划、包装和储备一批交通、水利、能源、城镇及社会事业建设等重点项目。启动大理机场迁建前期工作,积极配合做好境内铁路、高速公路、滇中引水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快云龙至永平、弥渡至巍山、漾濞平坡至剑川甸南二级公路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启动大理市凤仪、江风寺、海东交通枢纽规划前期工作。建立项目争取、审批责任制,实行项目推进挂钩联系制度,推动项目落实。
(七)提升投融资能力和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加快发展活力
提升财政保障能力。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调整理顺财政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纳税评估和税收征管,强化非税收入管理,促进财政持续稳定增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和谐社会建设、民生改善为重点的公共服务领域支持力度。充分运用财政贴息、奖补和产业基金投入等市场化手段,带动民间资本投资。
提升金融保障能力。认真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加有效信贷投放,加强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支持和规范小额信贷,扩大融资规模。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做好8亿元旅游产业债券发行和创新工业园区第二期8亿元城投债券申报发行。创造良好金融发展环境,加强融资担保平台建设,大力引进担保公司,加快发展地方金融机构。确保新增社会融资总额达130亿元以上。
提升开放合作发展的能力。落实激励机制,促进专业化招商和以商招商,着力引进世界500强和国内行业领军企业。做好项目履约管理,推动项目落地。确保引进州外实际到位资金46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600万美元以上。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进出口规模,确保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6%以上。
(八)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动开发式扶贫。启动红河源头片区、剑川金华镇扶贫综合开发,抓好云龙漕涧、南涧无量山、巍山永建、宾川钟英整乡推进试点,实施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和50个民族团结进步样板村建设,做好黑潓江片区扶贫开发前期工作。积极扶持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加工等产业项目,认真开展素质扶贫、专项扶贫,强化行业扶贫,完善社会扶贫。力争6.5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落实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政策,推动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收入较快增长。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4000个,扶持创业8000人,确保新增城镇就业2.2万人。稳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健全完善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大疾病保障机制。积极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全面推进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伤、生育保险州级统筹。重视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做好困难群众、五保供养对象和重度残疾人等群体救助,实施好困难群众常态化临时救助,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加强妇女儿童和老龄工作,抓好老年人活动场所建设,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大力发展和改善城乡公共交通,方便群众出行。
提升幸福民生。切实加大民生投入,从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点滴小事做起,着力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重点办好城乡医疗保险、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及城乡低保、保障性住房建设、校安工程及幼儿园建设、食品安全、体育场所建设、“小粮仓”建设、“五小水利”及饮水安全工程、扶贫开发及“点亮乡村”路灯工程、农机购置补贴等十件惠民利民实事,让广大群众从身边的发展变化中感受到幸福大理建设的成效。
(九)加强社会建设,推动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推进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合理布局中小学校点,落实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关爱留守、流动儿童。抓好薄弱学校改造,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好普通高中改造计划、民族地区普通高中建设、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提升等项目,推动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继续实施“爱心圆梦”计划。支持发展特殊教育和职业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抓好大理大学、大理技师学院、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申报和大理护理职业技术学院筹建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办医,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推进州医院、附属医院改扩建和州第二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搬迁,新建州儿童医院。加快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管理。狠抓医疗服务质量监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加强传染病防治和监测。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启动州群艺馆拆除重建,抓好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提升改造和博物馆建设,完成第四批文化惠民示范村和471个村级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办好三月街民族节等节庆活动,推进民族民间文化传承,扶持艺术精品创作。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实施755个“返盲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改建7座高山广播电视发射台站。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加强科技和人才等工作。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先进实用技术推广,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深入开展科普工作。加强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扩大优生促进工程覆盖面,完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奖扶政策。抓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继续做好统计调查、修志编鉴、外事、侨务、保密、档案等工作。
(十)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促进社会文明和谐
稳步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自觉接受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认真执行各项决定决议,积极做好民族立法工作。支持州政协多渠道参政议政,主动接受民主监督。支持法院、检察院履行职责。深入开展法治县市创建,加强法治大理建设。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等人民团体的工作,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加强和改进政府法制工作,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强化行政许可监督检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审计监督,维护财政经济秩序。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深入实施文明大理建设示范工程,继续开展“车让人”文明出行活动。做好大理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加强网络管理和利用,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重视诚信教育,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充实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积极探索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高度重视信访工作,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健全维护群众权益体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重点领域和行业专项整治,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热难点问题排查调处机制。深入开展平安大理创建,扎实推进第三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加强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强化城乡社区警务、基层治保调解组织建设,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高度重视地震、地质、气象和生物灾害等防灾减灾工作。重视民族宗教工作。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民兵和预备役部队建设,做好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军转安置等工作,深入开展双拥活动,不断巩固新型军政军民关系。
各位代表,新的形势、新的目标,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必须切实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全力建设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政府,不辜负人民的重托和期望。我们将坚持做到:
(一)勇于解放思想,鼓励探索创新。坚决摒弃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用世界的眼光谋划发展,推动观念超越、制度创新。发扬敢闯敢干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允许摸着石头过河,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克服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思想,以矢志不移、敢为人先的精神推动大理跨越发展。
(二)改进工作作风,弘扬实干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州委的实施办法。开展“服务基层年、项目落地年、作风转变年”活动,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踏实肯干的良好作风,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和切实解决问题的事业心把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精简会议、文件,改进会风文风,着力整治“庸、懒、散、慢、玩”等不良风气。加强督促检查,强化跟踪问效,严格行政问责。
(三)强化服务职能,营造良好环境。加快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健全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着力推进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规范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运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投资项目联动审批,优化流程,精简程序,提升服务水平。
(四)密切联系群众,加强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四群”教育。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开展网络问政,推进政民互动,保障民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切实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困难问题。坚持艰苦奋斗,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确保公务车辆编制、购车经费零增长,会议、接待、出国境经费明显下降。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对领导干部和重点部门、关键岗位、中心工作的效能监察和审计监督,做到干部两袖清风,政府清正廉明。
各位代表!发展成就令人鼓舞,宏伟蓝图催人奋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创新的举措,全力以赴抓落实,凝心聚力促跨越,全面建设美丽幸福新大理,为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2013年州人民政府实施并重点督查的幸福大理建设
十件惠民利民实事
1.建立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大病保险机制,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340元。
2.新建4个县级城市养老服务机构和8个农村敬老院,城乡低保补助、农村“五保”供养补助和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补贴标准提高15%。
3.完成2万套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改造农村危房3.9万户。
4.完成17万平方米D级危房排除和10万平方米B、C级不安全校舍加固改造任务,重点扶持200所乡镇、村幼儿园建设。
5.做好食品安全工作,为12县市各配备一辆食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车。
6.建设2个县级体育场馆、20个乡镇灯光球场、200个村水泥篮球场。
7.实施好农户科学储粮2万套“小粮仓”建设。
8.实施“爱心水窖”等“五小水利”工程5万件,解决15万农村人口和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
9.实施50个自然村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实施2900个自然村组“点亮乡村”路灯工程。
10.补贴农机购置1万户以上,实施能繁母猪政策性保险30万头以上、奶牛保险6万头以上。
注解
1.“五小水利”工程:指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水沟、小泵站。
2.六大支柱产业:指机械、矿冶、建材、能源、烟草、生物资源及优势农产品加工六大产业。
3.“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简称。
4.城镇职工“五险”:指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和失业保险。
5.“千百亿元”工业园区:指用五年左右时间,打造1个销售收入超千亿元、2个销售收入超五百亿元、5个以上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工业园区。
6.现代庄园经济:也称农庄经济,它以土地流转为手段,通过资源有效组合和集约经营,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运作,集生态、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7.十大高原特色生态农业:烤烟、核桃、乳业、蔬菜、茶叶、薯类、蚕桑、生物药业、特色水果、特色花卉。
8.生态产业:是继经济技术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后的第三代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的是它将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环境保护及能力建设纵向结合,将生产基地与周边环境纳入整个生态系统统一管理,谋求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有害废弃物的零排放。
9.“四化”:指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10.“六大重点景区”:指全州推进旅游产业跨越发展大会确定重点打造的苍洱观光休闲度假、佛教文化、洱源温泉休疗度假、巍山南诏文化、鹤庆银都水乡、剑川文化生态旅游六大景区。
11.“一个基地、一个枢纽、六个中心”:指把大理打造成桥头堡重要产业基地,辐射滇西的交通枢纽,区域性教育、医疗、商务、物流、金融、文化中心。
12.“
13.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指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
14.“点亮乡村”路灯工程:指从2012年12月底开始,用3至5年时间,全面实施乡村路灯工程,做到乡村路灯建设覆盖全州自然村重点路段、交通节点和人群聚集重要场所。
大理州2012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单位
2007年
2011年
2012年
2012年比2011年增长﹪
2012年比2007年年均递增﹪
2012年是2007年的几倍
一、大理州生产总值
亿元
321.4
568.1
672.1
15.6
13.4
2.1
第一产业
亿元
85.3
123.5
146
7.3
6.8
1.7
第二产业
亿元
119.6
238.2
284.9
21.4
18.4
2.4
#工业增加值
亿元
99.4
197.6
235.2
21.6
18.9
2.4
第三产业
亿元
116.5
206.4
241.2
13.7
12.2
2.1
三次产业结构
%
26.5:37.2:36.3
21.7:41.9:36.4
21.7:42.4:35.9
—
—
—
GDP中非公经济比重
%
44.2
45.7
46.6
—
提高2.4个百分点
—
二、农业
农业总产值
亿元
136.8
236.8
286.0
20.8
15.9
2.1
#种植业
亿元
66.6
116.2
140.2
20.7
16.1
2.1
牧业
亿元
53.1
89.9
106.8
18.8
15.0
2.0
粮食总产量
万 吨
130.9
157.3
163.8
4.1
4.6
1.3
三、工业
全部工业总产值
亿元
272.1
608.0
782.2
28.7
23.5
2.9
规模以上工业
亿元
184.3
418.7
533.6
27.4
23.7
2.9
规模以下工业
亿元
87.8
189.3
248.7
31.4
23.2
2.8
六大支柱产业
亿元
187.1
439.5
542.4
23.4
23.7
2.9
亿元企业单位数
个
43
60
74
23.3
11.5
1.7
全社会用电量
亿度
29.4
44.5
47.9
7.5
10.2
1.6
四、国内贸易与物价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84.1
170.5
204.6
20.0
19.5
2.4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105.9
104.7
103.4
—
—
五、固定资产投资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09.5
307.8
406.6
32.1
30.0
3.7
非电工业
亿元
54.0
65.1
20.6
房地产
亿元
22.1
45.6
77.2
69.5
28.4
3.5
六、财政金融
财政总收入
亿元
49.38
100.27
124.83
24.5
20.38
2.53
地方预算收入
亿元
22.78
45.95
59.28
29.0
21.08
2.60
财政支出
亿元
60.71
159.62
200.5
25.6
26.99
3.30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
亿元
324.16
701.36
869.79
24.0
21.82
2.68
#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亿元
177.71
379.67
459.3
21.0
20.9
2.6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
亿元
217.74
469.67
553.44
17.8
20.5
2.5
七、对外开放
进出口总额
万美元
9034
22651
23371
3.2
20.9
2.6
#出口总额
万美元
5159
16720
16585
-0.8
26.3
3.2
进口总额
万美元
3875
5931
6785
14.4
11.9
1.8
实际利用外资
万美元
1868
2976
3892
30.8
15.8
2.1
州外实际到位资金
亿元
31.97
201.16
350.9
74.4
61.5
11.0
八、旅游业
接待海外旅游者
万人次
26.85
45.52
56.23
23.5
15.93
2.09
接待国内旅游者
万人次
867.59
1499.49
1791.05
19.44
15.60
2.06
旅游业总收入
亿元
66.24
138.41
195.36
41.15
24.10
2.95
九、人民生活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元
11616
17713
20391
15.1
11.91
1.76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2677
4733
5689
20.2
16.27
2.1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