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受州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关于大理白族自治州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请州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审查,并请州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面对严峻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州人大和州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州人民政府带领全州各级政府及各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州委各项决策部署,认真执行州人大审议批准的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沉着应对困难形势,一手努力保持量的合理增长,一手全力推动质的有效提升,全州经济难中有进、难中有升。因转型阵痛加剧,新旧动能转换不及时,以及能效管控等因素影响,主要指标增长情况不及预期。2023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31.1亿元,增长2%,与人代会目标相差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与人代会目标相差7.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4.3%,与人代会目标相差32.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09.1亿元,增长6.8%,与人代会目标相差1.2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0.5亿元,增长25.7%,超人代会目标8.7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62.5亿元,增长5.7%,超人代会目标2.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413元,增长4.2%,完成人代会目标。2023年,尽管主要经济指标仍然差距明显,但全年经济呈回升向好态势,全州经济社会向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发展基础巩固夯实,主要工作成效是:
(一)产业重塑成型起势,发展质量提升向好。实施“产业重塑年”行动,出台实施硅光伏、绿色铝、文旅康养产业等系列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开展“一把手”精准招商,引进州外产业招商到位资金203.8亿元。建立产业发展高效协调联动机制,安排产业发展引导专项4.85亿元。实施年度重大工业发展项目50个,新开工建设8个,竣工或部分投产12个,完成能源以外工业投资79.6亿元。大理华晟高效异质结光伏电池和组件项目一期顺利投产,填补了云南高效异质结光伏电池片制造的空白。鸿新新材料一期、二期和禾望逆变器、宏井新材料一期、墨睿石墨烯祥云生产基地等项目建成投产,宸宇储能新材料首批生产线试运行。长沙中信戴卡铝合金轮毂一期、上海药业年产2000吨优质中药饮片即将投产。云南硬碳科技、龙云大有、大成医疗等项目开工,贝特瑞新材料、埃克森新能源(祥云)电池产业园加快推进,弥渡聚酰亚胺纤维签约落地。大理大钢合金钢产能置换技改项目列入保留的冶炼设备升级改造项目。产业体系再造取得突破,硅光伏、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贯通完善,绿色铝持续向下游精深加工延伸,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等优势特色产业持续巩固。大理州新能源电力装备集群获“云南省成长型制造业集群”称号。新能源电池·云南祥云经济技术开发区、新能源装备制造·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铝·鹤庆产业园区被列入云南省第三批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名单。新增长极带动逐步显现,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295.5%、67.6%,共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8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工业增长最大的两个行业,有效弥补传统行业缺口。分类帮助171户停产负增长企业纾困解难,规上企业停产负增长面持续收窄。企业培育成效显著,完成升规纳统工业企业41户,其中31户月度升规企业拉动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9.7个百分点。嘉士伯啤酒、其亚金属、欧亚乳业、皇氏来思尔进入全省非公企业100强。
(二)投资质量优化攀升,重大项目扎实有效。启动项目提质提速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投资质的提升。实行厅级领导挂钩联系标杆性项目,建立重大项目“三率两度”综合考评机制。压实要素保障,将全州土地、林地、电水、环评等重大项目要素保障结果纳入综合考评。修订完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管理办法,争取增发国债项目57个,安排资金33.85亿元,项目数、资金额分别位居全省第1和第3。争取专债资金49.9亿元、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15.1亿元。实施省级重大项目清单117个(其中重中之重14个),完成投资222.7亿元;列入省级重大产业集中开工项目142个,实现开工131个、入库112个,纳统投资33.2亿元。投资质量实现革命性提升。产业投资增长2.8%,产业投资规模从2021年的105.1亿元提升至302.5亿元,占全部投资比重达44.1%,比2022年提高11.9个百分点,比2021年翻两番。其中工业投资占比达24.8%,成为投资第一行业。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27.2%,比2022年提高4.2个百分点。重大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大理站提升改造工程稳步推进,大理铁路枢纽工程项目快速实施。新楚大高速全线贯通,鹤剑兰沙溪支线通车运营,大南、宾鹤高速进入扫尾,即将全线通车运营,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40公里。永昌、云兰、云永、巍凤高速建设推进迅速。大理机场三期改扩建项目正式开工。桃源水库工程开工建设,万花溪水库工程等47件重点水源工程有序推进。滇中引水工程大理段建设顺利推进。新增水库蓄水库容1488.4万立方米。26个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光伏并网装机新增217.1万千瓦,居全省第1,全州新能源装机突破400万千瓦。大理州被确定为国家级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示范州,禾甸变等三个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列入省级规划,220千伏莲花变建成投运。永平县羊街煤矿30万吨/年扩建项目竣工投产,滇西能源建材物流产业园煤炭产品储备设施项目一期投运。
(三)旅游消费繁荣活跃,产品业态提档升级。“有一种生活叫大理”“中国最佳爱情表白地”“中国最美乡愁地”“去有风的地方”等文旅IP引爆市场。大理被文旅部列为全省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大理市进入2023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第三、入选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双廊镇民族文化街被公布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大理“春日有风之旅”被文旅部公布为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鹤庆新华银器小镇入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巍山南诏古街上榜第三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弥渡县被评为中国楹联文化基地。弥渡天生桥、洱源西湖被评定为国家4A级景区,新增3家3A级景区。“月月有活动、季季有场景”系列文旅活动蓬勃开展,中国首届户外运动产业大会、澜湄合作大理爱情马拉松、中国大理目的地婚礼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等成功举办。大理州旅游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投入试运行,制定实施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十条,投诉处置效率和满意度均达到100%。接待海内外旅游者9530.3万人次,增长67.4%;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603.4亿元,增长104.7%。消费增量提质,实施“消费提振年”行动,推出“有奖发票”等系列促消费活动,拉动汽车、家电、餐饮、百货等消费增长。新能源汽车销售额增长79%,成为消费新增长点。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大理州列入省级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6个县市县域商业建设行动项目加快推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实现12县市全覆盖,滇西电商“云仓”大理仓、祥云仓建成投用,全州网络零售额增长15%。主要商品和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CPI涨幅控制在0.3%。服务业经营主体量质双升,完成批零住餐企业升限342户,服务业企业升规61户,分别比2022年多234户、39户。全州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54.6%。大理国际陆港北港铁路专线、滇西煤炭储备交易中心等物流项目建成运营,现代物流业总收入增长15%。强化金融支持,全州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2345.4亿元、2280.9亿元,分别增长7.4%和7.5%。数字经济培育提速,组建大理市数字城市产业运营有限公司、大理科奇亮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文旅、农业、教育、制造、市政等领域数字赋能和应用场景不断扩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完成60.5亿元,增长40.1%。
(四)空间布局协调优化,区域单元协同并进。州、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面完成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基本建成。“一体三城四单元”城镇新发展格局加速构建,关巍片区规划建设持续推进,祥云全省区域产业经济中心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大理经开区、祥云经开区、鹤庆产业园区为引领的“三园支撑、多点发力”发展格局持续巩固,园区经济区域带动力增强。大理经开区产业功能重塑成型,总部经济产业园开工建设,成为全州经济“领头羊”。祥云“集中建园”产业集聚成势,鹤庆产业园区绿色铝产业链提质增效,弥渡沪滇数字·健康(医疗器械)产业园初具雏形,其他各县特色园区同步发力。全州6个省级以上开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城市品质持续提升。12县市城市体检全面完成,大理市被列为2023年云南省唯一的城市体检省级样本城市。加快推进天井片区污水处理厂、大理市第一污水处理厂挖潜增效改造等工程及配套管网建设,全州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7.9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计划实施70个小区、60.93万平方米全部开工;城镇棚户区改造开工1650套,基本建成4661套;开工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3158套,竣工419套。10个“保交楼”项目全部复工,已交房1925套,“烂尾楼”项目全部具备持续交楼条件。新建公共充电桩264个,智慧停车稳步推进,“全州一个停车场”初现雏形。“口袋公园”亮点凸显,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4平方米。大理州南涧县、弥渡县获第五批省预算内基本建设(“城乡绿化美化”方向)投资支持2483万元。祥云县进入全省2023年“健康美丽文明智慧幸福县城”名单,12个县市全部达到国家卫生县城(城市)标准。全州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80元,增长2.7%。
(五)强农惠农有力有效,农业农村兴旺发展。新建高标准农田14.22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3.25万亩,主要农作物农机化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5.4%。粮食总产171.32万吨,增长0.89%。收购烟叶139.8万担,实现烟农收入25.97亿元。出台加快核桃、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8个万头奶牛牧场、1个千头奶水牛牧场加快推进,祥云、南涧、剑川、宾川牧场正式投入运营,鹤庆乳业产业园列入2023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漾濞核桃列入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县,大理市喜洲镇列入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宾川县金牛镇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龙云大有实业有限公司列入2023年全国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2023年全国“土特产”集中推介活动在大理成功举办。新增认证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及名特优新农产品169个,洱源县列入第四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大理春沐源等一批设施农业项目建设加快。全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16元,增长7%。脱贫成果更加稳固,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三类”监测对象风险消除率78.1%。12县市实现“一县一劳务品牌”,巍山乡厨、剑川木雕、鹤庆银匠3个劳务品牌获得国家级认定。特色产业、新型经营主体保持对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脱贫人口带动全覆盖,31个“一主两辅”主导产业带动农民就业213.28万人,转移脱贫劳动力就业21.14万人。全州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6098元,增长14.8%。完成全州949个行政村(农村社区)“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现应编尽编。农村危房改造、抗震改造分别开工352户、228户。弥渡县创建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农村供水保障3年专项行动、电网改造升级有序推进,实现行政村5G网络全覆盖。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75%,村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77.51%。宾川县入选第二批100个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洱源县《守好“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典型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剑川县沙溪镇寺登村等36个村庄获评首届“乡愁大理·最美乡村”。村集体“三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弥渡大庄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六)生态资源巩固提升,绿色低碳转型提速。扎实推进苍山洱海一体化保护。洱海保护管理条例完成第五次修订,“两线”“三区”划定稳步推进。实施年度洱海保护治理重点工程47个。入湖污染负荷持续削减,27条入湖河流水质优良率100%。科学调度流域水资源,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有序推进,鱼类增殖放流、水生植被恢复补种等水生态修复力度加大。洱海水质总体稳定并保持优良水平,湖体透明度为2.1米,未发生规模化藻类水华。建成洱海科研基地,组建洱海保护治理专家工作站,成立洱海保护与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会,科学治湖、全民治湖进一步加强。制定洱海流域产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推动流域高质量发展。聚焦生物资源,苍山综合科学考察取得阶段性成果,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扎实开展,将军洞至感通寺森林防火通道建设项目启动。苍洱自然保护区成功加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实施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完成绿化72.6万平方米、植树246.4万株。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8%以上,48个国控、省控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达91.67%,西洱河四级坝国控断面实现年度脱劣。加强耕地保护,全面推进耕地流出问题整改。河道两岸生态恢复30.14万平方米,创建州级美丽河湖16件,洱源县茈碧湖列入全国幸福河湖试点。重点区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稳步推进,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83平方公里。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制定稳步推进。推动构建绿电认证体系,在全省率先开展绿电认证试点,完成首批规模化绿证交易,累计完成I-REC国际绿电认证14万张、GEC国内绿电认证9.22万张,建成全省第一条智能国标电动自行车生产线。实施工业重点领域企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快,大理经开区获评省级绿色低碳示范园区。全州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含采用装配式技术体系建筑)占新开工建筑面积比重达34.4%,居全省第1。完成洱海流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成功举办第三届洱海论坛、首届“零碳中国”(大理)绿色投资大会、绿能大理风光水储协同发展产业研讨会。
(七)创新开放齐推共进,发展活力释放显效。“访企问需促发展”“双月茶叙”等政企沟通平台服务力度加大。公布实施大理州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3年版),开发区(产业园区)、乡镇(街道)赋权力度加大。社会投资项目办理建筑许可时间大幅压缩至47个工作日。政务服务平台事项入驻率100%,事项网上可办率99.75%。10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部纳入“证照分离”改革范围,实现“照后减证”。经营主体倍增计划深入推进,实有经营主体39.08万户,净增6.2万户,完成年度目标的153.7%;其中“四上”企业实有1683户,净增290户,完成年度目标的284.3%。2户企业列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24户列入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88户企业列入省级创新型企业名单。全省首个在企业设立的指导站——下关沱茶商标品牌指导站挂牌成立。皇氏来思尔“产学研一体化引领区域乳业发展”入围全国50个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典型案例。有效发明专利414件,增长24.3%,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24件。宾川县国家级创新创业示范基地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激励。推进国企改革发展,州交投集团成功发行第一期绿色企业债3亿元,州属国企市场化、实体化转型取得新进展,建立健全国企债务风险防控处置体系机制,有效缓释到期债务。开具全省第一张数据元件发票,实现数据产品化,大理获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最佳范例城市”。农村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69.34万亩,大理市、祥云县列入全国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宾川县列为全国第一批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积极做活口岸经济。大理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纳入2023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大理列入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大理机场国际口岸建设有序推进,省政府出台专项方案支持中国(大理)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全国首个跨境电商海外仓在越南建成,中老中越铁路“大理号”国际冷链快速班列开通。大理州列为全省开展外来投资企业服务创新试点,全州实际利用外资2004万美元。抢抓RCEP、“一带一路”、自贸协定等机遇,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有进出口业绩的企业达110户,实现“县县有进出口产品”,祥云县被认定为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41.6亿元,增长78.8%。
(八)民生保障筑牢加密,社会事业稳进提质。着力稳就业,积极推进“技能云南”行动,新培树特色劳务品牌5个,分别直接、间接带动就业30.12万人、60.8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0.2万人,转移就业率79%。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创业孵化平台达到37家,实现12县市全覆盖。扎实推进基本养老保险扩面提质增效,“应保尽保”迈出坚实步伐。基本医保参保率达102.04%。城市、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4%、13%,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提高4%。漾濞6.4级地震恢复重建项目基本完成。抓实“一老一小”整体推进,161家医疗机构创建成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大理镇玉洱社区创建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区,大理州儿童福利院挂牌成立。三孩生育政策全面落地,全省首个州市级综合托育服务中心建设项目落地大理。社会事业扩容提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持续提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3%以上。义务教育发展课后服务活动覆盖率、时间达标覆盖率均达100%,教师“县管校聘”和交流轮岗改革深入推进。县级高中托管帮扶全面开展,高考综合成绩保持全省前列。成立大理州数字商务产业学院,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新增7个本科专业和3个专科专业。大理大学入选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全国500强。滇西区域医疗中心一期、州医院医疗核心区主体工程完工,省第二传染病医院、州传染病医院开诊运营,州民政精神病医院加挂州第四人民医院牌子。建成国家级重点专科2个、省级重点专科专病69个。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祥云县人民医院晋升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12个,县级公立医院“五大中心”建设成效明显,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剑川县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艺精品工程深入实施,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持续免费开放。大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成为全省首家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苍洱处处石榴红”品牌扎实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第二轮申报成功获得命名。系列体育品牌赛事扎实开展,全民健身设施短板加快补齐。完成广播电视基层公共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智慧广电覆盖体系加快构建。统筹好发展与安全,各领域风险防控有力。大理州被确定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单位清查工作扎实开展。
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取得以上成果,十分来之不易。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正视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困难和挑战。对照年初人代会通过的2023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完成情况仍然不理想,特别是GDP、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均与人代会目标有不同程度的差距,究其原因,既有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有主观方面的不足。客观方面:一是经济转型阵痛加剧。全州经济进入加速转型期,历史包袱重,短期内难以消化,传统动能趋于衰退。产业重塑显效尚需一定周期,尚未发挥“挑大梁”作用,经济“量”“速”“质”难以齐头并进。二是投资增长方式发生改变。投资“项目荒、要素荒”空前,靠交通、房地产拉动的投资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处于投资动能转换期,产业投资难以对冲交通、房地产、水利等行业投资大幅下滑的影响。三是工业生力军不足。重点行业占全州工业超70%的电力、烟草、有色金属、建材等传统重点行业遭遇瓶颈,进入调整期,支撑减弱。电力短缺对硅光伏、铝精深加工领域的项目落地、项目推进和产能释放造成诸多影响。部分工业重大项目推进缓慢、投产延期,未形成预期支撑。四是消费恢复缓慢。消费结构性问题突出,占全州社会消70%左右的烟草、成品油、建材等大宗消费疲软,新型消费发展不足。虽然与旅游密切相关的住宿餐饮业快速增长,但占比小、支撑弱(仅占GDP的3%)。五是短板拖累明显。建筑业、房地产业困难突出,建筑业产值外流明显,建安工程投资下降29.3%,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37.3%。两个行业对GDP形成较大负拉动。主观方面:主要是超前意识不强、系统谋划不足,工作协同推进不够;路径依赖明显、开拓创新不足,破解难题办法不多;政策研究不深、理解把握不准,抢抓机遇能力不强;项目重视不够、服务保障不足,项目工作水平不高;工作精细不足、措施精准不够,工作效果不明显。
二、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
2024年是全州“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从州内外发展形势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州正处于结构调整、动能转换、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与全省一样,全州靠房地产拉动经济的增长方式、能源供大于求的情况、依靠高负债拉动经济增长的路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全州经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仍“尾大不掉”,产业转型升级仍在爬坡上坎,投资增长方式进入深度调整,重点领域防风化债任务艰巨,能源供给、环境承载、土地资源等要素愈发趋紧,全州经济仍将负重前行。
同时更要看到,全州发展面临新一轮重大机遇。全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扩内需战略提升到新高度,增发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极大稳定了社会预期。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推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新机制,民营经济、民间投资迎来利好。从州内看,“十四五”以来全州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县域经济增长极和增长动能逐步转换,步入良性轨道。2022年以来全州产业项目投资迅速崛起,并加速向产能转化。现代产业体系成型起势,2024年产业潜在增量明显,硅光伏、新能源电池、铝精深加工领域一批已投产项目持续释放产能,一批重大项目计划新投产,内生动力明显增强。文旅市场由疫后恢复进入常态化繁荣运行,新业态、新产品和新引爆点不断涌现,文旅品牌吸引力影响力进一步扩大。2023年以消费服务业为主的企升规(限)成效显著,为消费服务业注入新的势能。绿色能源规模效益创新高,各领域绿色低碳发展转型提速。与此同时,部分行业存在一定困难,主要是根据国家关于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相关要求,国家及省即将明确项目审批提级论证和严控政府投资,大理州政府投资占比超过70%,政府投资趋紧将对全州投资增长造成不利影响。能源短缺空前,能效管控加码对工业影响加剧。旅游市场在2023年爆发式增长后,基数叠高,2024年将进入平缓期。总体来看,经过近年来扎实有效的“充电蓄能”,“打基础”逐步向“出效益”转变,预期2024年全州发展形势将有所好转。
做好2024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标“3815”战略发展目标,全面落实州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按照“守底线、稳支撑、增动力、上台阶”的要求,高质量打好“产业发展、园区建设、产业招商、项目投资、实体经济、美丽城市建设、旅游品质提升、财源培植”八大攻坚战,推动经济发展突破突围。
秉着积极稳妥的原则,兼顾需要和可能,综合考虑州内外发展形势,全州目标与国家、省目标的衔接,以及相关目标的关联性、匹配性,提出2024年十三类18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产业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其他目标详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草案)》。
三、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建议
2024年,全州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实施产业攻坚,重塑产业发展新优势。提速产业体系再造。实施产业攻坚行动,州级筹措不低于5亿元的产业发展资金,巩固提升硅光伏、新能源电池、绿色铝产业链,加快释放效能;发挥优势特色,做强做优绿色食品、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现代物流、文旅康养等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力促新兴产业担起主导作用,实现产业,特别是工业动能转换和迭代更新。实施2024年重大工业发展项目计划,按照“投产见效一批、开工推进一批、招商储备一批”的“三个一批”要求,紧抓重大产业项目。紧盯项目投产这一“牛鼻子”,以项目投产统领项目推进、项目服务、项目落地、项目核准(备案)等各个环节,确保已建成项目满产达产、提质增效,尽快促成一批新项目及早投产、释放效能。绿色硅方面,重点实施好鸿新新能源年产20GW单晶硅棒及单晶硅切片项目、大理华晟新能源HJT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二期项目。新能源电池及材料方面,重点实施好云南贝特瑞新能源材料年产2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大理宸宇储能新材料年产10万吨负极一体化项目、硬碳科技新能源电池先进电极材料(一期)和大理埃克森新能源(祥云)电池产业园、昆宇新能源锂电池产业园、海川新材料年产2万吨聚酰亚胺纤维(一期)等项目。绿色铝方面,重点实施好中信戴卡300万件/年铝合金轮毂项目。其他产业方面,确保大理大钢合金钢产能置换技改项目尽早投产,实施好北衙多金属循环利用百亿元绿色产业园、大成医疗一期年产20亿支乳胶医用手套、大理清酒庄园等项目。提升传统产业效能。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强化数字赋能,组织实施一批深度技改项目、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促进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巩固清洁能源优势,确保新增电力装机140万千瓦。鼓励能源企业满负荷发电,加快绿色能源与绿色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着力提升工业用电量。全产业链重塑烟草产业新优势,建好烟草原料“第一车间”,创新加工工艺、配方技术、包装设计,提高卷烟品质与消费需求的适配性,增强卷烟品牌竞争力。积极对接市场需求,适应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有色金属、建材产业技改和转型升级。持之以恒大兴招商。加强州级招商引资“一盘棋”统筹,坚持各县市错位发展、良性互补,进一步明确各地区发展重点、招商重点,优化要素配置,杜绝各地区恶性竞争的“内卷”式招商。进一步理清全州产业发展“远景图”“现状图”,着眼重点产业链、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建延补强”,实施精准招商。做实招商效益评估,瞄准高端跳过低端,确保项目有市场、有前景。着力引进一批“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建立跨区域、跨园区招商引资项目流转和利益共享机制,开展“集中建园”招商、“飞地”招商、区域合作招商、集群招商。全年实施合作项目300个以上,引进州外产业招商到位资金增长12%。强化企业帮扶。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完善民营企业挂钩联系机制,对重点企业实施“一企一策”分类细化帮扶。引入合作伙伴和平台,促进停产减产企业复工复产,克服“升级”难题。积极帮助企业跳出大理、跳出滇西、跳出云南开拓市场,破解订单不足、“投产即停产”问题。科学调度电力,全力做好重大项目用电服务,电力市场化交易电量增长5%。持续加大企业梯次培育力度,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5户以上。
(二)实施项目攻坚,筑牢高效发展新基础。扎实做好项目储备。实施新一轮项目攻坚行动,以高质量项目促高质量投资,实现投资质量再上新台阶,更好发挥投资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先行作用。围绕国家、省投资方向,紧扣全州短板弱项,坚持长短结合、量质并重、产业优先,精准储备一批利当前惠长远的重大项目。制定完善大理州2024年攻坚项目清单,确保对目标任务支撑率达150%以上,县(市、区)支撑项目中产业项目(不含房地产)占全年计划投资的比重达50%左右,全力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省盘子。超前谋划“十五五”,启动前期课题研究,扎实做好重大项目储备。抓实项目服务保障。优化项目前期工作机制,采取“基础额度+激励额度”的形式,统筹安排1亿元州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实行前期经费正向激励。强化前期工作部门协同,要素保障部门在项目谋划阶段提前介入,在项目起步阶段落实各类要素保障,确保项目与要素“孪生”,迅速转化。加大争取力度,优化审批报批,全力落实土地、林地、用能、环评等要素。优化要素配置,要素投入进一步聚焦高产出项目,全力提高单位要素产出效益。抓好国债、预算内资金争取,提升地方债管理运用能力。建立完善常态化项目融资机制,加大银政企对接力度和频次。推行分类分级项目管理,树立“主管一业”“主管一方”就要“主管项目”的理念,强化州级主管部门对本行业项目投资的统筹管理,落实县市项目实施的主体责任。全力抓实产业投资。坚持产业项目优先,全面提升产业项目招商、落地、开工、建设到投产、纳规、入统的全周期工作水平。加快项目转化,将产业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率、开工率、转化率作为重要评价指标。抓实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确保真实开工纳统,力争重大产业项目开工率达90%以上、入库率达75%以上、年度计划投资完成率达60%以上。提速重大产业项目核准(备案)、能评等相关手续,强化服务协调,提振市场信心,力促重大产业项目愿投、早投、多投。产业投资占比提高至50%以上。确保政府和民间投资两手发力。稳定政府投资,尽力而为、量入为出、量力而行谋划实施政府投资项目,强化项目论证,合理确定投资规模,科学规划布局建设周期。加快推进交通、市政、农业农村、生态环保、民生等领域补短板,更好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兜底作用。全面激活民间投资。着力壮大能源工业、能源以外工业、文旅、农业等产业投资中的民间投资,推进产业投资、民间投资协同增长。用好用足PPP新机制,制定民间资本推介的重大项目、产业项目、特许经营项目等3张项目清单,抓实民间投资推介平台建设。支持民间资本参与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环保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以及高原特色农业、生态环保产业、新型基础设施、养老、文旅、体育等领域项目。对重大民间投资项目在新增用地、存量用地、新增能耗等方面统筹加大支持保障力度。鼓励民间投资项目参与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支持民间投资参与盘活国有存量资产和城市更新改造。加强民间投资项目的服务、保障、入统工作,力争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30%以上。统筹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发展。加快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州内优质建筑企业做大做强、提升资质。支持本土骨干企业向交通、工业、水利等行业扩展市场份额,将建筑业产值留在本地。优化建筑工程项目,以城市体检为导向,高质量储备实施一批市政项目,着力抓好保障性住房、“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项目,做到“房地产不足市政补,地上不足地下补”。力争建安工程投资增速快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提升完善基础设施。加速推进大理火车站提升改造工程、大理至攀枝花铁路引入大理枢纽工程,积极推进大理至兰坪铁路前期工作。力争宾鹤、宾南、云兰、永昌高速全线建成通车,全面推进鹤剑兰、云永、南云、巍凤高速建设,提速弥昌、云泸、大攀高速前期工作。推进G348等普通国省道提级改造前期工作。实施民航强基拓线工程,加快推进大理机场三期改扩建,提速大理机场国际口岸、机场进出道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完成永平玉皇阁等5座水库竣工验收,加快推进桃源水库、拥政水库、白乃水库、宾川海稍水库扩建、鲁地拉水电站水资源综合利用配套工程等47件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加快新列入省级建设清单的40个光伏项目建设,争取省支持罗平山、漕涧梁子等11个已建风电场扩容改造。以数字电网作支撑,推进国家级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的先行试验区建设,提速500千伏禾甸变、长新变和220千伏麦地变、东营(宾川)变等骨干电网项目,争取将500千伏五印变纳入国家规划。确保永平县羊街煤矿年产煤炭30万吨、滇西能源建材物流产业园煤炭年吞吐量达100万吨以上,力争剑川县双河煤矿开工。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扩大5G网络和千兆光网覆盖面,推进物联网基础设施布局建设。
(三)提升消费能效,壮大市场发展新动能。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加快漾濞石门关、剑川沙溪古镇—石宝山、双廊艺术小镇创5A,永平曲硐创4A级景区。推动剑川沙溪、鹤庆银都水乡等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支持景区引入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品。加快推进普德赋等重大项目建设,因地制宜推进酒店与民宿规范发展,探索建立全州民宿酒店“一张网”。加快“文旅+”“+文旅”步伐,促进文旅与康养深度融合,与体育、交通、科技、工业等多元融合,创新开发“金木土石布”系列文创产品。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繁荣发展节庆经济,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节庆品牌。落实好“大理州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十条”,完善行业诚信评价体系,用好“红黑榜”制度,切实维护大理旅游金字招牌。加快培养壮大一批具有知名度品牌力的本土文旅龙头企业。全州接待海内外旅游者人数增长5%,旅游业总收入增长5%。积极扩大消费需求。提振大宗消费,加大成品油、汽车、家电、建材等行业促消费力度,稳住消费基本盘。深入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持续扩大文旅消费,着力提高人均旅游消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加强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配套设施建设,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推动智能家居、医疗健康、养老托育、家政物业、文旅体育等生活性服务业扩容提质。加快发展咖啡产业,打造咖啡生产消费链条,扩大跨境贸易。大力发展“互联网+”消费,加快培育直播电商新业态。完善城乡流通体系。按时按质完成2022年县域商业建设行动项目,争取实施新一轮项目。提升农村电商发展质效,优化州、县、乡、村四级农村电商公共服务和物流仓配体系。加快构建以“苍洱名品”区域公用品牌为统领、滇西电商“云仓”为核心、“乡镇电商带头人”队伍为纽带、“苍洱名品”供应链服务平台为载体的网货供应链体系。优化奖励政策,培育、壮大和升级一批商贸流通企业,实现净增限上批零住餐企业100户以上。实推进大理(祥云)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完善北港基础设施,提升货场运力,加快祥云冷链物流园冷链仓库及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大理商贸物流枢纽农副产品仓储物流中心、大理物流枢纽多式联运转运、祥云西站片区改扩建、京东(祥云)智能物流港等项目。培育各类物流产业园,大力发展保税物流、跨境物流、云物流等新兴物流。推动大理海建、云南中盛、祥云盛达等物流重点培育企业A级评估。力争现代物流业总收入达800亿元以上。加快数字赋能。扩大千兆5G网络和千兆光网覆盖面,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好云南信创(大理)产业园。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苍洱云能力提升、数字经济运营平台、大理先进算力中心等项目建设,实现理政中心入驻运营。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以数字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力争数字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增长10%以上。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金融支持与加强预售监管并重,支持县市出台去库存措施。加快推进10个保交楼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完成交付91.8%以上。继续加大“烂尾楼”清理整治工作力度,持续推进交楼办证工作。提升服务业经营主体。持续优化传统服务业经营主体,加快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经营主体培育,瞄准康养、旅拍、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和物流、设计、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新增一批现代服务业经营主体。着力瞄准空白行业领域作突破,培育填补经营主体;鼓励工业企业主辅分离,催生生产性服务业主体。实现净增规上服务业企业50户以上。
(四)提升城市能级,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持续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加快完成各县市总体规划报批,健全完善全州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强化国土空间“一张图”实施监督。加快“大祥巍”一体化进程,提升互联互通,实施大理市上和片区和关巍片区联动协同发展。加快大理市创新发展,巩固提升城市能级。强化大理经开区产业功能,进一步发挥带头作用。围绕区域产业中心城市建设,加快祥云县产业、人口聚集发展,尽快成为全州经济新增长极。发挥各县优势特色,积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加快形成多极支撑、多点发力的发展格局。推进“产城人”均衡发展。深入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做强园区经济,增强区域带动力。以省级以上“1+5”开发区为引领,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将大理经开区和祥云经开区列为全省重点打造的8个千亿级园区的机遇,推动省支持祥云经开区政策落细落实,争取省尽快出台支持大理经开区发展“一园一策”,推动形成全州产业“双核”,统筹推进一批五百亿、百亿园区建设,支持弥渡沪滇数字·健康(医疗器械)产业园高质量发展,加快其余6县设立州级产业集聚区。加大要素统筹力度,集中力量支持园区建设。优化开发区管理体制,全面建立市场化运营模式。聚焦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加快企业聚集,将开发区引进和培育“四上”企业数量列入年度目标任务。探索创新异地合作共建、发展飞地园区、托管等开发模式。锚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力争全州开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努力保持工业投资增长20%以上;力争亩均投资强度、亩均营业性收入增长15%以上。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危旧房改造,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3000套。加快实施城市排水防涝、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推进城市道路“白改黑”。加快城市公共应急体系建设,谋划建设一批“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推动大理市建设路提升改造等群众反映强烈的市政项目早日完工。全面推进绿美城市建设,实施绿美社区、口袋公园及拆墙透绿“微更新”“微改造”,打造一批公共空间和重要节点“小而精、小而美”绿美亮点,探索批而未建等空白用地的复绿使用,新打造12个绿美乡镇。以大理市为试点,加快全域智慧停车项目建设。积极争取更多县市列入全省2024年“五城共建”试点,加快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全面提升国家卫生县(城市)创建质量,扎实开展健康县城建设三年行动,提升健康宜居水平。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占比。推动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提速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推动更多农业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
(五)补齐三农短板,开创乡村发展新局面。加快现代农业增量提质。建设高标准农田30万亩,提升粮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全年粮食产量不低于171.49万吨,增长0.1%。稳定蔬菜和水果种植面积,抓好畜牧水产生产,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申报认定。加快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好“一县一业”、特色镇、特色村建设,做大做强做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加快“一村一品”“一乡一特”为重点的“小众精品”农业资源开发。抓好烟叶生产收购,持续加大核桃、中药材等资源经济开发。加快绿色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力争万头奶牛牧场建成投产,打造南方乳都和中国第一酸奶品牌。健全完善政策机制,着力抓好以蔬菜、水果和花卉为重点的设施农业发展,力争宏福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投产。加快重点产业延链补链,抓好生猪产能调控,推进规模化养殖屠宰加工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肉牛改良繁育+集中饲养育肥+成牛交易流通+集中屠宰加工”全产业链发展。积极引进和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以生猪、肉牛和特色禽等为重点,大力发展冷鲜肉和肉食品预制菜品加工。提升特色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新增认证绿色有机及地理标志农产品90个。持续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好产品质量关,确保农产品检测合格率不低于全省水平。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严格落实“四个不摘”、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巩固提升产业全覆盖、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全覆盖。认真落实各项促农增收政策,多渠道扩大农民“四项收入”。倾斜支持7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加快发展,采取“一乡一规划、一村一方案”,加强对巩固脱贫成果任务较重的7个乡和54个村的帮扶。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确保全州168个集中安置点稳得住、能就业、逐步能致富。谋划实施好东西部协作项目建设。加快乡村建设,实施好“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实现行政村村庄规划全覆盖,严格村庄规划实施管理。实施好乡村建设12项任务,优化乡村振兴项目库,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实施具备条件的乡镇通三级公路项目及30户以上自然村(组)通硬化路项目。稳步实施农村供水保障3年专项行动和城乡供水一体化3年专项行动,抓实农村供水保障。落实好7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任务,抓实绿美乡村,新建设绿美村庄916个,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力争20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成功。建立健全党组织全面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开展移风易俗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塑造文明乡风。
(六)抓实生态建设,提速绿色转型新步伐。抓实苍山洱海一体化保护治理精准提升。完成洱海“两线”界桩、标识落地,出台条例实施办法和“三区”管控实施细则,提升依法治湖水平。实施洱海水生态修复等9个三年精准提升行动,扎实开展初雨防控、藻华防控、冬春水生植被收割管理等工作,持续削减入湖污染负荷,推动洱海水环境、水生态不断改善,水质保持优良水平。加大水资源调度、水生态修复力度,加快推进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提升保护治理科技赋能,完成洱海水生态调查和智慧洱海监管及服务体系(一期)项目扫尾验收,加快二期项目建设,深化洱海流域网格化管理。高标准做好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再评估迎检,持续推进苍山综合科考、大理苍山将军洞至感通寺森林防火应急通道项目、生物多样性保护、巡查巡护等重点工作。推进精准治污。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确保空气质量总体优良。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确保劣Ⅴ类水体比例为0,全州水生态环境逐步提升。持续推进饮用水水源保护攻坚战,确保全州饮用水水源达标。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监督指导试点,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抓好鹤庆、南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省“以奖代补”整县推进试点。完成省下达的空气质量、地表水、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强化资源保护。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和耕地用途管制,加强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提升补充耕地能力,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扎实推进耕地流出问题整治,保持“大棚房”整治的高压态势,扎实开展农村新增乱占耕地建住宅问题整治专项行动。节约集约用地,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促进不同产业用地类型按程序合理转换。实施好金沙江干热河谷(滇西)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完成营造林18万亩,严格防控森林草原火灾,提升早期处置能力。深化跨界河湖联防联控联治机制,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新打造绿美河湖20件。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取水许可管理。抓实县域节水示范县创建,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做好大理市“国际湿地城市”创建。加大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71平方公里以上。提速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构建大理州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严格开发区能耗、水耗、环保等准入管理,研究探索碳交易路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争取把祥云经开区打造成为省级零碳园区。围绕工业企业能效清单目录,深入推进钢铁、有色、建材等工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坚持节能和增效两手抓,单位GDP能耗降低率完成“十四五”时序进度。推进绿色电力认证全覆盖,全力拓展“绿电”在招商引资、产业转型、“双碳”战略中的支柱作用。力争祥云、宾川、洱源3县新型共享化学储能示范项目启动建设,推进弥渡“小河淌水”地热能发电梯级开发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持续优化用能结构,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61%以上。持续实施绿色革命7个专项行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争取将大理州列为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抓实以大理市为试点,同步推进全州“无废城市”建设。推进洱海流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树立“亩均效益”“度电增加值”理念,促进资源集约高效利用。
(七)扩大改革开放,激发创新发展新活力。加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快编制公布行政许可事项实施规范,继续加大开发区(产业园区)赋权。提升“一网通办”,力争网上可办率、全程网办率分别达100%和90%,逐步实现线上线下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同质量服务。扩大电子证照应用领域,推广大理市“五证合一”集成办理试点经验。完善理政体系建设,完善提升“理政通”平台。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措施覆盖经营主体从准入到退出的全部环节。进一步完善“好差评”和“红黑榜”等制度,积极推进“互联网+监管”“双随机、一公开”。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增强企业直接融资能力。积极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落实不当干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行为防范事项清单,着力破除市场隐性壁垒。全面落实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入实施经营主体倍增计划,促进主体保存量、扩增量、优结构,实现经营主体达41万户以上。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打造民营经济友好型发展环境,支持民营经济参与全州重大发展战略和重大项目建设。持续推进民营经济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加快培育一批生物医药、健康服务、新能源、新材料、环保产业等领域龙头企业。健全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推动民营经济量质双升。力争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至57.5%以上。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强化“政校企”全面合作,加速“产学研”成果转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核心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积极培育一批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100户以上,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5件、有效注册商标数达3.5万件。加快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国企改革发展三年行动,全面提升国企治理水平,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提升信用评级增强融资发展能力,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快国企转型发展。强化财政开源节流,加大财源培植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提高资金效益。鼓励农民在自愿前提下开展农田集中连片整理,积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推进股份合作制度改革,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要素。积极推进大理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抓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优质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发布数据要素管理制度与标准体系,构建数据要素治理体系。以信创为特色建设数据金库和数据要素加工交易平台,打造全国首个“信创+数据要素”示范城市。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以“双公示”为重点的信用数据质量把控。争取成立大理州信用中心,健全完善信用应用工作机制,持续推进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做活口岸经济,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云南建设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等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加快探索实践步伐,全面深化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协作交流。提升通达能力,积极推进大理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畅通国内和出境通道,探索推动公铁联运国际班列发运工作。提速开放平台建设,全力推进大理机场口岸建设,力争“十四五”期间实现口岸开放。深化大理经开区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加快保税物流中心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申建。推动大理(祥云)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建设商贸物流、国际物流等功能设施,发展商贸物流总部经济,与德宏(瑞丽)、临沧(清水河)、保山(猴桥)陆上边境口岸型物流枢纽联动发展,打造物流枢纽偏好型产业集群。打造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国际旅游交易会、体育文化艺术节等会展平台,加快建设区域性会展中心。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以云南弥渡沪滇合作共建产业园为代表的产业转移承接合作,推进跨区域“总部经济”“飞地经济”发展。增强利用外资能力,落实好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机制,加快推进帝亚吉欧、普德赋、丰树物流、美动文旅等项目。积极引导有外资背景的投资企业注册设立外商投资经营主体。全州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深度对接RCEP,加快发展对外贸易,加大外贸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扩大硅光伏、新能源电池、高原特色农产品等优势产品出口,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0%。
(八)增进民生福祉,开启社会发展新篇章。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健全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每个县市至少建设1个标准化零工市场和N个零工驿站。着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确保2024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不低于上年全省平均水平。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稳定脱贫劳动力就业。依托双创示范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进一步发挥创业带动就业作用。保持城镇就业稳定增长,城镇新增就业2.81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抓实民生兜底保障。持续做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和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工作。深入开展基本养老、工伤、失业保险扩面增效专项行动,着力提高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占比。稳步推进多层次医保体系建设,实施医保参保扩面攻坚。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加强低收入人口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落实孤儿等特困儿童保障政策,实施大理州儿童福利院提质改造,提升孤残儿童养育水平。推进精神卫生福利机构改革和州社会福利院提升改造。推进“苍洱阳光幸福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抓好“一老一小”整体推进。实施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每个县市至少建成1家医养结合机构,综合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创建成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的比例达到90%以上。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力争社区日间照料设施覆盖率达80%以上,乡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达50%。持续巩固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强化州、县两级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做好重要物资和生活必需品保供稳价,CPI涨幅控制在2.9%以内。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各类教育事业。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5所,新增学位1500个,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4%以上。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落实好县域内中小学结对帮扶全覆盖。力争弥渡县和漾濞县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持续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加大“双减”“五项管理”和课后服务工作督导力度。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稳定提升至99.76%。支持州内外优质名校组建教育集团,支持民办普通高中规范发展,打造下关一中龙头教育品牌。持续推进10个州级职业教育优质专业项目建设。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5%以上。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快滇西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进州人民医院医疗核心区项目投入运营。强化国家级、省级重点专科专病建设,推动弥渡县人民医院提标扩能等县级医院建设,提升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服务能力,逐步提高县域就诊率和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率。强化基层服务能力建设,实现边远地区乡镇卫生院医疗帮扶覆盖率、边远地区行政村巡诊服务覆盖率和特殊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均达100%。支持州、县市中医医院建设,提高中医类医院床位数和诊疗量占比,推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中医馆项目全覆盖。推进“文化铸州”。持续加强艺术精品创作,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大舞台”“彩云奖”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积极支持大理市创建全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加快推进太和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和列级申报。扎实开展全民阅读。巩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成果,持续打造环洱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圈。抓实广电惠民工程,推进广播电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继续实施全民健身补短板工程,提升公共体育场馆低免开放水平和能力,高质量打造大理市省级全域体育和全域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城市。加强安全能力建设,维护区域经济安全,加强政府债务、金融、房地产、粮食、能源等重点领域重大风险防范和化解。抓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入户登记,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可信,全面客观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全面加强国防动员、退役军人服务、侨务、保密、气象、地方志等工作,积极发展红十字、妇女儿童、青少年等事业。
各位代表,2024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州委、州政府的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听取州政协的意见和建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为实现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而努力奋斗,以实际行动谱写新时代大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篇章。
以上报告,请予审查。
名词注释:
1.异质结光伏电池: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采用几种不同材料和结构,可提高光能转换成电能的效率。
2.三率两度:“三率”指“招商项目落地率、建设进度完成率、年度发展贡献率”;“两度”指“制度创新开放度、服务企业满意度”。
3.一主两辅:“一主”指“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两辅”指“强化乡村治理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4.洱海“两线”:洱海湖滨生态红线和湖泊生态黄线。
5.洱海“三区”:洱海生态保护核心区、生态保护缓冲区、绿色发展区。
6.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1”是顶层设计指导意见,在双碳目标“1+N”政策体系中发挥统领作用;“N”是各行业、各领域的具体政策措施。
7.照后减证:将企业经营资格登记与主体资格登记相分离,办理营业执照即可开办一般经营活动,以此解决“准入不准营”的问题。
8.县管校聘:全体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全部都实行县级政府统一管理,统一定期强制流动到县域内的义务教育学校。
9.五大中心: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
10.“瞪羚”企业:创业后跨过死亡谷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
11.“独角兽”企业:一般指成立不超过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少部分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企业。
12.平急两用:指平时用作旅游、康养等功能,遇重大公共突发事件时可立即转换为应急场所的设施。
13.金木土石布:“金”是指以云南丰富的金属矿藏资源为依托的金属工艺制品;“木”是指云南发展木器产业所用的木材资源;“土”是指以建水紫陶、华宁陶为代表的独特的陶瓷土文化;“石”是指以玉出云南为代表的各种奇石、宝石、玉石;“布”是指以少数民族的服饰、刺绣、染织等工艺形成云南的布文化。
14.“1+5”开发区:大理国家级经开区和祥云、鹤庆、宾川、弥渡、洱源5个省级开发区。
15.五城共建:健康县城、美丽县城、文明县城、智慧县城、幸福县城一体化建设。
16.千万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基层农村的成功实践。
17.四项收入: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18.清四乱:清理河湖乱占、乱采、乱堆、乱建。
19.五证合一: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特种行业许可证、城镇污水排入污水管网许可证合一。
20.双减: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21.五项管理:中小学生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管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