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5日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张正贤
各位代表:
我受州人民政府委托,以书面形式向大会提出大理州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请出席州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的代表们审查,并请州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0年,州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年初人代会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努力克服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和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抢抓机遇,狠抓落实,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全面完成。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74.9亿元,增长13%,其中:一产完成109亿元,增长5.4%;二产完成188.3亿元,增长19.2%,三产完成177.6亿元,增长11.5%。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5.7:36:38.3调整为23.0:39.6:37.4。财政总收入完成80.6亿元,增长19.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7.6亿元,增长19.2%。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业设施不断改善
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全州各级各部门积极应对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投入抗旱资金4亿多元,抗旱工作全面胜利。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80.8亿元,增长10.8%。农业总产值198.7亿元,增长12.5%。认真落实各种补贴政策,补助农业资金5.6亿元。改造中低产田28.15万亩。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12万亩,粮食总产127万吨。种植烟叶54.2万亩,收购烟叶163.36万担。新植核桃156万亩,总量达800万亩,被国家林业局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核桃第一州(市)”。水果、冬早蔬菜发展势头强劲,分别实现产值12亿元、26亿元。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生猪出栏364万头,肉牛出栏49万头,肉羊出栏128万只,肉类产量43.8万吨,牛奶总产量42.5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78.2亿元,增长11.3%。
农业设施不断改善。扎实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和农村危房改造,建成“五小水利”工程4.1万件,全面完成小(二)型水库20座和小塘坝145座应急修复任务。新修8000口沼气池、1.3万口节能灶。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14.11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4.75万人。以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为主的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102个行政村“866”项目累计筹措各种扶贫资金45336.6万元,完成投资49919.53万元。新建安居房2545户,改造危房5438户,硬化农户院心20361户。修建水窖(池)5163个,库塘42个,完成人饮工程147件,新修乡村公路299千米,村内道路弹石路硬化42.76万平方米、水泥路硬化46.04万平方米,村容村貌进一步改善。异地开发扶贫项目全面实施,产业扶贫稳步推进,信贷扶贫效果明显。宾川县拉乌乡、祥云县米甸镇整乡推进试点项目有效实施。解决4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
(二)工业经济逐步回升,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工业生产和销售逐步回升。全年工业现价总产值实现477.1亿元,增长27.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323.2亿元,增长30%,规模以下工业完成产值153.9亿元,增长18.8%。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其中,原煤331.5万吨,增长25%;乳制品18.9万吨,增长11.5%;啤酒16.7万千升,增长25.4%;水泥837.2万吨,增长22.1%;精制茶9214吨,增长39.2%;载货汽车4.7万辆,增长10.6%。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4.1%。烟草、机械、矿冶、能源、建材、生物资源及优势农产品加工等六大工业产业实现产值340.4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71.3%。
工业园区软硬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工业发展平台作用增强。大理创新、祥云财富、鹤庆兴鹤、剑川上兰、弥渡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积极推进。大理创新工业园区道路建设、鹤庆兴鹤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二期)、宾川福源工业园区加工制造片区道路建设等项目基本建成,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全州工业园区入驻企业达225户。59个重大工业发展项目中12个项目建成投产,其余项目顺利推进。祥云中天锑业公司年产1万吨精锑(一期)、大理药业公司醒脑静注射液技改等工业经济项目已基本建成。大理卷烟厂50万标箱就地技改扩建、云白药集团大理制造中心建设等项目顺利实施。严格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能源审计、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削减SO2排放量975.14吨,削减COD29吨。单位GDP能耗下降5.96%。
(三)市场流通繁荣活跃,第三产业加快发展
消费品市场繁荣。商品供给充裕,购销活跃,市场销售持续增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1亿元,增长18%。“家电下乡”继续推进,共备案742个销售网点,销售总量23万台。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累计实现销售总额18.38亿元,补贴1.89亿元。适时开展价格监测,投放重要物资储备平抑物价,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3%以内。进出口总额达18449万美元,增长28.1%。旅游改革综合试点工作全面启动。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337.7万人次,增长17.2%;旅游业总收入115亿元,增长24.9%。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18.9亿元,比年初增长31.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98.5亿元,比年初增长25.6%。“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投放力度明显加大。
(四)投资保持快速增长,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2.8亿元,增长30.1%。年初确定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160项重大建设项目动工140项。重大工程建设上,继续配合国家和省做好大瑞铁路、小湾电站、鲁地拉电站、龙开口电站、功果桥电站、苗尾水电站等项目建设。小湾电站建成发电,大丽高速公路全线开工建设。广大铁路扩能改造和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大理市上关至北五里桥公路、鸡足山旅游公路、祥姚公路和跃龙公路二级公路顺利推进,关巍公路建成通车。完成弥渡苴德公路等28个通乡油路229.1公里,完成通达工程773.3公里。继续实施中西部农网完善工程及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洱源马鞍山风电场、罗坪山风电场建设进展顺利。初步选定宾川、弥渡、祥云、南涧、洱源5县34个太阳能光伏电站场址。剑川老君山、云龙包罗、巍山巍宝山、永平金河、弥渡大横箐、祥云青海湖等骨干水利工程进展顺利,洱源三岔河、永平大碱塘、南涧母子垦水库主体工程完工,祥云浑水海和16件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全面完工。各县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开工建设。祥云、鹤庆、弥渡3县生活垃圾处理场项目已通过县级初验,永平、剑川县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已基本完成。大理苍山大索道、鹤庆新华村、宾川鸡足山景区、《希夷之大理》实景演出、巍山古城、洱源地热国等一批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州特殊教育学校、巍山县职中综合楼、鹤庆县职中综合楼、宾川县职中教学实训楼、大理卫校教学实训楼、漾濞县职中综合楼、剑川县民族中学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展顺利,鹤庆县医院、洱源县炼铁乡中心卫生院、剑川县沙溪中心卫生院、大理市喜洲中心卫生院等项目已竣工并投入使用。永平县、剑川县等县医院整体迁建工程正抓紧施工。州中医院、市医院改扩建工程进入扫尾阶段。
(五)生态建设扎实开展,城镇建设不断加强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继续实施洱海保护治理“六大工程”,洱海水污染防治8个重点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部启动,下山口污水处理设施已通过验收,喜洲污水处理设施已完工。洱源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扎实推进,“百村整治”有效开展,建成15座小型垃圾焚烧炉和8165个简易农户庭院污水处理设施并投入试运行。洱源县被授予“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洱海水质总体保持在Ⅲ类。“七彩云南保护行动”、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扎实开展。“森林大理”取得新成效,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19.2万亩、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17.5万亩。完成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141.4平方公里。
城镇化建设迈出新步伐。《大理滇西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已经省政府批准,物流、教育、交通、医疗卫生、旅游5个专项规划通过省评审。海东新区1号路一期工程竣工验收,2号路、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云南白药制造中心、太阳能非晶硅模板项目进展顺利。凤仪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力帆大道绿化景观、三横一纵路灯安装等七个工程正在施工,物流园区1、2、3号路前期工作即将完成,工业园区标准厂房一期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开工建设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巍山、宾川、南涧、云龙县城建设改造提升全面启动。特色集镇、旅游小镇建设得到加强。全州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38.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33%,建成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23.5%。
(六)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
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集体林权制度圆满完成,各项配套改革扎实推进。国企改革总体目标全面实现。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服务职能进一步加强。创新政府建设深入实施,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工作效能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得到改善。机构改革稳步实施。
招商引资卓有成效。积极转变招商引资理念,出台新举措,制定新政策,打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推动了一批重点招商项目签约落地,培育壮大新型工业、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业、商贸物流业、居住产业。全州共引进国内经济合作项目259项,其中:当年新签约项目160项,往年结转项目99项。引进州外实际到位资金135亿元,增长82.7%,其中省外实际到位资金72.6亿元,增长83.5%。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户,实际利用外资2183万美元。先后成功引进了云南物流产业集团等大企业、大集团入驻大理。
(七)民生投入持续增加,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加快。“两基”通过国检验收,高考六年蝉联全省第一,职业技术教育活力增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快速推进,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43万平方米,新建校舍48.5万平方米,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大理滇西技师学院和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工作进展顺利。校园安全得到有力维护,学校安全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起付标准降低,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至2.5万元。全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286.99万人。州医院、附属医院、市一院、祥云县医院急诊科开展“先救治、后付费”试点。以非公企业、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为重点的社会保险扩面工作有效开展。全州五项社会保险共参保57.98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4.28万人、10.3万人、7.73万人、6.21万人、19.46万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分别发放1.2亿元、1.9亿元。鹤庆县新农保试点扎实推进,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得到加强。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全面落实,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19万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0.6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8%以内。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8.8%。新建326个农家书屋、20个乡镇文化站。文艺精品创作、文化市场管理、文物保护和白族文化研究取得成效。广播电视村村通第二、三批工程全面完成,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分别达96%和98.75%。第六次人口普查有序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全州年末户籍总人口352.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有力,无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新开工廉租房建设6830套、34.2万平方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得到进一步解决。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801元,增长11.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3902元,增长12.1%。农民增收幅度逐渐加大,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更加协调。
各位代表,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特大旱灾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退,特别是少数地区旱情尚未根本解除,农产品产量、质量下降,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面临较大困难。二是工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与增加工业经济规模之间存在双重压力。三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缓慢,传统服务业和房地产业比重大,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四是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发展的差距仍在拉大。五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信贷、土地两道“闸门”逐步收紧,资金和土地供求矛盾尖锐,部分项目建设进度缓慢。六是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增多,特别是建设和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关注,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加大。
二、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意见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州委六届十次全会精神和《大理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作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抢抓云南“桥头堡”建设发展机遇,围绕“争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州、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旅游二次创业生力军、滇西城镇化进程领跑者、建设民族文化强省先行者”的要求,按照“生态优先,农业稳州,工业强州,文化立州,旅游兴州,和谐安州”的发展思路,着力推进以“两保护、两开发”为重点的滇西中心城市建设,坚定不移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三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稳步推进以改善民生为核心的各项社会事业,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558亿元,增长13%以上,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7%、17%和13%以上;
——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93亿元、43亿元,均增长15%以上;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0亿元,增长20%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亿元,增长16%以上;
——外贸商品进出口总额20294万美元,增长10%以上;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控制在104%以内;
——年末总人口达35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以上;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1%以上。
为实现上述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应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切实抓好“三农”工作
高度重视农业工作。采取有力措施,降低旱情后续影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抓好无公害蔬菜、核桃、水果、蚕桑等农业产业发展,发展生态农业,推进特色花卉产业发展。力争农业总产值达219亿元,增长10%以上。着力加强中低产田地改造,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保障粮食安全。粮食总产142万吨,增长11.8%。加强农资市场管理,规范农资市场流通秩序。认真落实支农强农惠农政策,及时足额兑现各种补贴,稳步扩大财政补助规模,增加农民的政策性收入。继续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引导农民工合理有序转移,外出务工,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认真落实小额信贷、贷款贴息、以工代赈等扶持政策,鼓励引导农民就地就近兴办小型经济实体。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严防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确保畜牧业稳定发展,提高畜牧业收入占农民纯收入比重。
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资金整合和项目实施力度,全面完成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工程和综合示范园区建设年度目标任务,着手组织实施第二轮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工程。继续实施好巩固退耕还林、中低产田地改造、村容村貌整治、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全等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二)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加快工业经济发展
加快工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抓好烟草、矿冶、机械、建材、能源、生物资源及优势农产品加工六大工业支柱产业。重点培育市场带动型、资源导向型、传统优势型和节能环保型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的特色产业。狠抓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加大企业特别是规模企业技改力度,增加产品科技含量,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预期全年现价工业总产值563亿元,增长18%。
加快园区建设。力争将大理创新、祥云财富工业园区列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积极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着力做好园区在建项目推进、产业招商、配套建设等工作,做强做大工业园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培育壮大中小企业。认真贯彻落实扶持中小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培育壮大一批中小企业,促进工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大中小企业和非公创业培训、公共信息、融资担保、技术创新、维权保护等服务平台建设。
强化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优化煤、电、油、运要素配置。帮扶停产、半停产企业。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有效推进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
(三)抓好项目建设和管理,增强经济发展支撑能力
抓好项目建设管理。继续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强化重大项目推进协调机制,着力解决项目建设中的要素制约。对项目建设中的关键性问题进行重点协调,及时解决,增强项目工作针对性。加强项目管理,加强对重大建设项目督促检查工作力度。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工程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等管理制度,保证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抓好项目前期工作,强化项目论证、储备、申报、资金筹措和实施工作,搞好协调服务。
多渠道、多形式筹集项目建设资金。围绕国家和省的投资方向和重点,加强与国家和省相关部门的汇报、衔接,争取资金扶持。积极向金融部门推介项目,争取银行信贷支持,用好用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切实解决中小企业投资项目融资难的问题。创新投融资方式,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推进重点企业上市和城市建设债券发行工作。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拓宽投资领域,落实好企业投资自主权,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努力扩大社会投资。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抓好交通、水利、能源、城建环保、旅游、教育、卫生、信息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确保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0亿元,增长20%以上。积极配合国家和省抓好大丽高速公路、大瑞铁路、大中型水电站、广大铁路扩能改造等重大项目建设。列入统一还贷建设的跃龙、祥姚、宾川鸡足山二级公路力争按时完成。继续实施通乡油路和农村通达工程。加快推进祥云、宾川大型灌区建设,扎实做好剑川老君山、云龙包罗、永平金河、弥渡大横箐等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开工建设2-3件水源工程,启动一批重点河道治理和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工程。
(四)优化发展环境,提高招商引资质量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完成州县市政府机构改革,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抓好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深化部门预算管理和财政绩效管理,建立规范完善的财政保障机制。深化农村改革,完成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改革任务,继续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
继续落实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吸引更多东盟国家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企业到我州投资开发。围绕国家产业政策,选准好产业,突出产业招商,提高招商效率。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突出加强与中央企业、外资企业的接洽,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夯实开放型经济发展平台。落实大企业大集团“一企一策”优惠政策,为达成合作意向和已签订协议的项目落地做好跟踪服务。
(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滇西中心城市建设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千方百计加大资金投入,加大洱海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项目的实施力度。继续实施好“七彩云南保护”大理行动计划,加快生态州及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县市创建工作,加强小流域治理和地质灾害防治。抓好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打好农村环境治理攻坚战。用好用足国家补贴政策,大力推广生态杀虫灯等新型农业环保产品。正确处理保增长和节能减排的关系。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切实将节能减排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对矿冶、水泥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采取措施,管住增量、调整存量、上大压小、扶优汰劣,支持企业围绕节能减排加快技术改造,进一步完善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着力推进以滇西中心城市建设为重点的城镇建设,加快海东、凤仪开发和下关旧城改造提升步伐,启动实施洱源、永平、漾濞县城改造提升,继续抓好巍山、宾川、南涧、云龙等县城改造提升,做好国家级园林城市、省级园林县城创建工作。争取实施一批交通、治污、供排水、教育、卫生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增强大理市和各县城人口集聚、产业发展潜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以重点集镇建设和旅游小镇开发为载体,发展壮大一批各具特色的小城镇。
(六)抓好旅游发展改革试点,加快推进二次创业步伐
全面推进旅游发展和改革综合试点。以实施苍洱片区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综合试点为契机,通过改革创新,在旅游产品开发、体制机制创新、行业管理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建立旅游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和科学合理的旅游产业管理、投资、开发、经营体制。抓好标准化建设,实施规范化管理,全面提升旅游接待服务水平。加强区域合作,着力打造“三大旅游圈”,重点突出“环大理旅游圈”。加大辐射全州精品旅游路线的打造力度,不断整合旅游优势资源,大力开发满足消费需求和文化体验的特色旅游产品,不断提高大理旅游的品位和核心竞争力。
切实推进旅游二次创业。着力加强重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现有景区景点,发展打造精品景点。重点抓好苍山大索道、“希夷之大理”大型实景演出、大理王宫等项目建设。启动大理感通国际养生旅游度假区、喜洲旅游文化创意园区、大理华彬低碳绿色生态产业园等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引进国际知名酒店品牌,提升酒店档次和管理服务水平。加强特色旅游小镇建设。
(七)积极引导居民消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逐步建立消费主导拉动经济增长的长效机制。落实最低工资标准,稳步提高居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不断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抓住国家扩大消费需求的有利时机,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继续落实好“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农机具下乡”、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等政策,及时兑付补助资金,拓展农村消费。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商品配送中心建设,建立以农资、农产品和农村日用品销售网为主体的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加强市场供应,切实抓好“菜篮子”工程,搞好产运销衔接,确保粮油、肉类、蔬菜等主要农副产品供应。依法打击价格违法行为,切实改善消费环境,有效维护市场秩序,努力维护市场稳定。结合国家和省产业振兴规划,重点引导和培育好信息、汽车、旅游、文化、体育、餐饮等消费市场,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消费水平。
加快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加强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大理物流园区、祥弥物流园区建设,筹划建设一批专业特色市场,改造提升县城及乡镇综合集贸市场。巩固提升商贸、餐饮、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物流、金融、保险、信息、科技研发应用等现代服务业。努力为工业企业提供物流通畅、融资便利、信息便捷的生产性服务。落实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政策,稳定住房消费,促进县城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增强住房消费吸引力。
(八)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针对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住房、民族宗教等社会事业发展上存在的问题,以生存需求和基本发展作为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着力点,加大投入。巩固“两基”国检成果,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维护教育公平。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面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有效开展科技服务,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落实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各项措施,建立完善就业援助机制,加大就业培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力度,抓好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和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保持就业形势稳定。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医疗、失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保险制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抓好县级医院改扩建和乡镇卫生院、农村卫生室建设,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大力推行人口出生缺陷预防干预。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扎实做好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整合工作。关注城镇弱势群体,完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各位代表,做好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决心在州委领导下、在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州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扎实做好各方面工作,为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