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B0R81650H/2025-00046
- 发布机构:
【走进苍洱非遗】白族大本曲
【走进苍洱非遗】白族大本曲
- 2025年04月16日
- 来源: 大理市文化和旅游局
- 【字体: 大 中 小】
- 【打印文本】
苍洱景致观不足,造化工迹万千处。南北金锁据天险,镇青龙白虎。”这是明桂楼先生杨黼《词记山花·咏苍境》对故乡大理自然形胜与人文景观的深情吟咏。
大本曲是大理白族特有的说唱艺术,以一人演唱多种人物角色的方式演绎大本长篇故事而得名,被国内文艺界称为最成熟的一个少数民族曲种。作为一种曲艺与音乐文学,大本曲涵盖了白族民间语言、白族民间音乐和白族民间文学的丰富内容,源流与宗祧于唐代的“俗讲”“变文”(徐嘉瑞《大理古代文化史稿》),成熟与定型于明代的“山花体”曲词传奇。
大本曲传统曲目极为丰富,民间素有“36大本,72小本”之说。据目前调查,现存曲目达148本。曲目内容多吸纳、濡染、敷陈大理神话传说、白族英雄传奇、民间爱情故事,如《望夫云》《蝴蝶泉》《上关花》《段赤城斩蟒》等。也融汇、移植、改编汉文化之话本小说、戏曲故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赵五娘寻夫》《白扇记》等。演唱时一人弹三弦伴奏,一人持纨扇演唱。唱本由唱词和说白组成,唱词用白语叙事抒情,说白用汉语穿插科介,衔接情节,以唱词为主,说白为辅。唱词结构采用白族民间“山花体”曲词格律,俗称“三七一五”,即一、二、三句七字,第四句五字,一、二、四句押韵,有“花上花”“油勒油”“老利老”“翠茵茵”四大韵。声腔系统总括为“三腔九板十八调”,三腔指因白语方言差异而形成的“南腔”“北腔”“海东腔”三大流派,“九板”指以固定调门表现喜怒哀乐不同情绪的九种曲牌,“十八调”则是穿插于各种板腔之间的小调,渲染气氛,调节剧情,如《螃蟹调》《泥鳅调》《麻雀调》《祭奠调》《拜佛调》等。由于唱腔的变化多端,三弦的起伏婉转,艺人的表情达意,白曲的音韵悠扬,大本曲能够生动地表现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大理市开展大本曲进校园
一方乡土一方音。大本曲之文化现场在村陌巷口、田间地头、农家宅院、庙宇戏台、山林郊野,以白子白女熟悉的乡音乡调讲唱真善美的人间故事,极具亲切感和亲和力,深受白族群众喜爱。白族民间素有“三月三日开曲头,一唱唱到九月九”“把三斋不抵唱一曲”的说法,真实地展现了大本曲与白族民众之间须臾不可离分的文化生态。
2006年5月,白族大本曲之乡列入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21年6月, 大本曲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