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15240576T/2025-00033
  • 发布机构: 大理市教育体育局

大理市保障适龄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主要措施

大理市保障适龄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主要措施

  • 2024年12月27日
  • 来源: 大理市教育体育局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大理市教育体育局全面认真履职尽责,攻坚克难,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建立残疾儿童少年教育档案,建立残疾儿童少年发现、报告、诊断、评估、初期安置、实施教育等完整的教育服务体系。落实“一人一案”,通过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儿童福利机构(含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特教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逐一做好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做到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全覆盖、零拒绝”。

一、政策支撑资源保障

大理市2015年举办了第一所市级直属培智类特殊教育学校,并建设了1个特殊教育资源中心,7个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并配置了相关设施设备,全面加强了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全面落实特殊教育学校以及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确保了市特殊教育学校正常运转。

二、全面排查摸清底数

每年秋季学期开学前期,以乡、镇中心校(教办)为单位,逐一核实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数据,通过与市残联的信息比对和各学校的筛查核实,排查出需入学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数据,为开展入户评估做好准备。

三、科学评估 精准安置

大理市教育体育局协同市残联、市卫健局、民政局等部门成立了大理市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并专门组织参加省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开展的特殊儿童入学安置评估工具包的使用培训(线上培训),通过培训充实了大理市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的评估组专家成员。在中心校、教办组织各学校入户摸排,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与教育部、残联数据比照后,大理市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成员组成若干个评估安置工作组到各街道、乡镇开展秋季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评估安置工作。对需入学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进行评估,并给出安置意见,规范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管理。

四、应随尽随普特融合

确保适龄残疾儿童应随尽随、就近就便优先入学。发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主体作用,推行融合教育。依托乡镇中心学校,负责联络协调评估、教育、康复、转衔等工作,对农村随班就读工作加强指导。普通学校本着“融合共享成长”的办学理念,让残健学生手相牵,心相连,在共同的学习中,在彼此关照中,孩子们学会了关爱与牵挂、谅解与宽容、责任与担当。

五、规范送教 特色送教

专门下发《关于全面做好全市适龄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工作的通知》《大理市关于开展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通知,制作了《送教上门工作手册》,对送教上门的主体、流程等作了明确的要求。规范送教形式和内容,加强送教服务管理,提高送教质量。同时开展特色送教,大理市特殊教育学校专门在大理州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儿童福利院)开设了“送教上门”特教班,让州儿童福利院残疾儿童少年“足不出户”就能接受特殊教育。

六、筛查比对,确保无遗漏

在每年秋季开学2周内,对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情况再次进行筛查比对,核查比对工作结束后,由各中心校、教办将教育安置情况反馈给乡镇级残联。乡镇残联将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情况上传“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数据动态更新系统”,进一步确认已入学和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数据,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零拒绝、全覆盖”。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