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B1B854215/2021-00021
- 发布机构: 大理市洱海管理局
大理市洱海管理局关于政协大理市第九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委员提案第244号的答复
大理市洱海管理局关于政协大理市第九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委员提案第244号的答复(A)
- 2021年01月18日
- 来源: 大理市洱海管理局
- 【字体: 大 中 小】
- 【打印文本】
大理市洱海管理局关于政协大理市第九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委员提案第244号的答复(A)
杨艳军委员:
您在政协大理市第九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洱海生态治理和恢复科技支撑作用”的提案,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洱海是我国最早开展研究的湖泊之一。七五”期间启动了洱海水环境的调查,使人们开始认识洱海,“八五”期间开始关注洱海的面源污染,重视洱海污染的综合治理,“九五”至“十五”期间,国家“攻关”项目启动了洱海的生态修复研究,“十一五”至“十二五”国家重大专项投入十一个研究课题,对洱海流域发展模式、农业面源、河流整治、湖滨带生态修复、缓冲带建设、湖泊生态修复等洱海治理关键技术及其工程示范进行了研究,“十三五”期间,州、市相关单位对洱海空间规划、洱海流域生态环境承载力、洱海流域污染源调查与入湖负荷核算、洱海沉积物氮磷释放等开展了研究。总体来说,洱海科研为科学治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但仍存在科研未形成合力等问题。结合委员的建议及目前洱海科研的问题,州、市党委政府坚定信念,无论是在科研统筹上还是人才储备上均做了大量工作为科学治湖提供了基础条件,并在逐步完善中。
一、开展洱海监测体系建设及基础性研究工作,提高科技治湖能力。
一是为集成洱海保护治理相关数据,2017年以来大理市先后依托洱海智慧监管(一期)、(二期)、洱海水资源科学调度与控制平台建设项目,在大理市洱海流域建成了6个重点湖湾水质自动监测站、29条入湖河道的水质、水文自动监测站、13个雨量站、两个出湖口水质、水位自动监测站、13个农灌泵站水量监测站、7个自来水厂流量监测站,建成了洱海保护动态数据库。同时为掌握洱海水下地形情况,我局正在开展洱海水下1:2000地形测量工作,为下一步洱海环保疏浚及水生植物种植提供基础底图。二是积极开展基础理论研究,我局于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组织开展了洱海沉积物调查与勘测研究工作,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洱海沉积物沉积特征和营养盐含量及分布特征,已基本掌握洱海沉积物沉积特征、总磷、总氮、有机质含量及分布特征。同时州洱管局正在开展入湖污染总量动态变化及精准调控措施研究、洱海水体有机质特征和来源解析及对COD变化的影响研究、洱海藻华发生机理研究及预警预报、洱海水动力特征及水污染规律研究(一期)。三是结合洱海保护治理水文、环保、气象、水下地形的基础数据的集成和洱海沉积物、入湖污染总量等基础研究成果,州洱管局正在开展洱海监控预警平台建设项目,通过基础数据的集成、建模模拟洱海水环境、根据模型推演洱海水环境面临形势及应对措施。
二、充分发挥科研院所优势,建立洱海保护治理专家目录。
一是通过开展湖湾水体生境修复的研究与示范、洱海水生植被恢复项目的建设及洱海外来物种生态治理,与上海交通大学王欣泽研究员团队、中科院水生所曹特研究员团队、过龙根副研究员团队建立了技术支撑和交流平台。二是积极参与国家重大专项科技项目并承担子课题,通过承担洱海全流域生态系统综合观测站业务运行与管理体系构建和洱海鱼类群落调控管理技术示范的研究,为我局培养出副高级工程师3名、工程师1名,增强了我局的科研能力。同时通过机构改革,为集成技术力量,我局成立生态中心和项目中心,为后期洱海科研提供基础支撑。三是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必须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大理州制定了《关于实施苍洱人才“霞光计划”推动新时代大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着力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激发科技人才干事创业的活力。
三、规划引领,制定科研项目统筹管理工作方案。
一是科学规划、分批实施。编制《洱海保护治理科学技术研究规划(2020-2025年)》,按照轻重缓急,在州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整合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地方科研团队等科技资源,发挥产学研结合优势,集中力量开展洱海保护治理科技攻关。二是为加强洱海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协调整合科研资金和项目,避免重复研究,提高洱海科研绩效,使科技成果更有效的支撑洱海保护决策管理和工程治理,促进洱海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健康水生态、良性水循环的实现,大理州洱海管理局制定了《洱海科研项目统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并已上报州政府,目前已通过州政府常务会待审批。三是委员在建议中提到的“气象条件对洱海水环境预报预警关键技术是否可以列为关键技术研发项目”,我局认为气象作为影响洱海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重要因素,可列入关键技术研发,但需按照《洱海科研项目统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进行申报、立项等工作。
四、启动科研项目,注重应用研究。
一是围绕打好洱海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谋划洱海流域“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实现洱海水环境质量改善和水生态良性健康的总体目标,针对现阶段洱海水生态环境保护中陆域控污与水质响应不匹配、底泥碳氮释放和外源污染负荷动态变化不清、水位变化与水质响应关系不明、食物网结构不协调、水生态系统清水效应不足等问题,计划先期启动洱海水生态系统现状调查及动态评估、洱海沉积物释放与水环境响应调查、水资源和水位变化对洱海水环境的影响调查、外源入湖污染负荷动态调查。通过以上项目的实施,为洱海水生态系统修复、改善提供数据支撑,为湖区生态治理提供第一手本底地理水文信息基础资料,为洱海内源污染治理和控制提供技术支撑,指导水资源调度和水位调控工作,为洱海入湖污染精准控制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二是针对洱海COD、高锰酸盐指数呈上升趋势、COD超标的问题,结合2001年“三退三还”洱海西岸退出的鱼塘未清除鱼塘底泥问题,我局洱海湖滨鱼塘清退区域基底修复成套技术研究工作,“十四五”将根据研究成果,全面推进洱海湖滨岸线基底修复工程。
在此衷心的感谢您对洱海保护工作的关心和献计献策,希望今后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洱海保护治理各方面的工作,让我们一起努力把洱海保护治理工作做得更好。
此复
大理市洱海管理局
2020年9月17日
责任编辑: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