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152404374/2023-00095
  • 发布机构: 大理市发展和改革局

大理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大理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第20230279号的答复(B类)

市发改复字〔2023〕8号

  • 2023年09月27日
  • 来源: 大理市发展和改革局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陈晓云代表:

您在大理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打造大理“健康生活目的地”的建议》,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大理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云南省“十四五”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发展规划》定位,充分发挥大理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依托苍山洱海自然资源、白族文化宝库等资源优势,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目标,走一条内涵式、品质式发展的道路,聚焦“文、游、医、养、体、学、智”全产业链,赋予“风花雪月”新内涵,打造“漫步苍洱·体味乡愁”新意境,努力把大理市打造成为“健康生活目的地”云南高地。

一、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

坚持以洱海保护统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命共同体理念,实现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生态之治”的根本性转变,形成了“洱海案例”和“洱海经验”,成功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2022年,大理市成功申报“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洱海流域被省生态环境厅向生态环境部推荐命名第六批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提出“环湖严控、北限东育、西控南优”的总体原则,重塑形成利于洱海保护的国土空间格局,优先构建“一心、两环、五区、多廊”的生态保护格局,保障“一带、两区、四片”的农业空间格局,重构“一区一城、一轴多点”的带状组团型城镇格局,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历史文化保护线、灾害安全控制线,充分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二、科学推进城市更新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

探索建立起“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城市体检工作制度,完成以下关、太和、大理、凤仪、满江五个组团为单位的城市体检工作。相继实施了老旧小区改造、沙河埂片区棚改、泰兴市场片区城改、城乡统筹供水二期、“十四五”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一批项目,通过旧城区棚户区改造、旧建筑改造与再利用、城市路网水网电网改造,进一步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提升片区价值,治理城市病。推动“绿美城市”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先后启动实施了龙山、天井等30多个“口袋公园”建设项目,采取规划建绿、扩路增绿、见缝插绿、环卫绿化一体化等有效措施,助力城市更新建设,提升大理市能级与品质。

三、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打造“洱海绿色食品牌”。结合洱海保护治理,大力推广“水稻—豆类、水稻—油菜、烤烟—豆类、烤烟—油菜”等轮作方式,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通过引进云粮集团等企业实施规模化生态种植,打造“洱海留香”等稻米品牌。2022年粮食播种面积21.1万亩,其中绿色生态和有机化种植面积达12.32万亩,有机认证1.7万亩,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产品336个,96家企业进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二)加快绿色工业创新发展。重点支持大理矿泉、娃哈哈、下关沱茶、来思尔、大理药业等企业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下关沱茶已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云南下关沱茶(集团)有限公司连续四年(2019、2020、2021、2022年)荣获云南省绿色食品“10大名茶”;欧亚乳业、嘉士伯啤酒连续5年荣获云南省绿色食品“10强企业”;“葛荣江生产大队”“来思尔”“欧亚”“下关沱茶”和“山里清萃”5个品牌入选云南省“绿色食牌”品牌目录。

(三)壮大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围绕云南省打造四张“云南制造”产业新名片的发展重点,凭借大理市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生物资源,不断延伸生物医药产业链。依托滇西医疗中心建设,积极培育、引进研发实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制药企业,打造以大理特色中药民族药为主,集制药研发于一体的多元化生物医药产业格局。实施一批生物医药重大项目,培育一批龙头企业,重点支持林韵公司林下中药材规模化有机种植、瑞鹤药业熊胆系列产品开发、南诏药业科博肽研发量产,加大新药物的开发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品牌效应,打造集种养殖、生产、旅游为一体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形成协同发展的“雁阵效应”。

(四)推进康养产业蓬勃发展。新冠病毒疫情让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改变,康养旅居市场需求日趋旺盛。大理大力发展全产业链的“大健康产业”,规划建设了大理慢谷、太保家园颐老院等一批集健康、养生、养老、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康养基地,涵盖生态、健康、旅居、度假、养生、养老等不同旅游主题与形式,使大理成为世人健康生活的向往之地。坚持有条件的养老院开办医院,没有条件的养老院以就近就便原则与大理市医疗机构签订协议的工作模式,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开展对口支援、合作共建,探索建立医疗养老联合体,为老年人提供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

四、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金字招牌

(一)巩固全域旅游示范区成果。2020年12月,大理市被文化和旅游部公布认定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此后,大理市着力将旅游资源从大理、喜洲、双廊以及洱海周边向全市域拓展,持续为洱海保护减压。先后在双廊镇伙山村建设艺术家村,在上关镇干海子建设法国普德赋主题乐园,在湾桥镇建设理想小镇·智慧湾桥文旅项目,在下关街道吊草村打造风电场拍摄基地,在太邑乡开发红河源景区,在凤仪镇打造敬天窑非遗项目。全市旅游资源分布渐趋均衡。

(二)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对杨杰故居进行保护管理,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大理农村电影历史博物馆提升改造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精心打造文化节庆新产品,推出“三道茶”、三月街民族节、“绕三灵”等一系列精品白族民俗节庆活动。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上下联动的促销机制,举办大理国际茶花大会、大理茶花博览会、大理兰花博览会等活动,通过系列文化节事活动,拓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空间,彰显文旅融合的发展活力。

(三)培育一批文旅融合新产品新业态。大力推动婚庆旅拍、康体运动、康养旅居、非遗体验、生态研学、会展商务等一批产业互动、城乡互通的旅游新产品。重点推介“风花雪月·蜜月之都”“中国最佳爱情表白地”等新IP,全市打造了18个爱情表白地,目的地婚礼、婚庆旅拍产业成为大理旅游新业态发展中最重要的一环。培养了一批深受游客追捧的网红打卡地,如生态廊道S湾、花醉艺术空间、吾乡间·林舞鸟鸣咖啡馆等。积极创建旅游休闲街区。2021年大理古城复兴路成功创建为第一批省级旅游休闲街区,2023年2月,双廊民族文化街成功创建为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四)打造“体育+旅游”体育品牌赛事。倡导低碳环保和全民健身的理念,着力打造特色体育精品赛事,旨在利用办赛平台采取体育+模式,广泛促进全民参与,扩大大理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成功举办了大理徒步旅游节、大理100越野赛、大理马拉松、探寻美丽中国50KM国际越野跑、七彩云南·格兰芬多自行车节等固定赛事,圆满完成了“澜湄合作大理马拉松”赛事,以全民健身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以赛事来营销城市、用体育来推动经济,促进体育+旅游+文化+生态的融合发展。

(五)不断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大理古城、喜洲古镇、双廊艺术小镇先后入选省级特色小镇,海东镇金梭岛村成功申报为全国“最美渔村”,与周城村、双廊村、喜洲村、龙龛龙下登村、古生村等民族旅游特色村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一道成为展示全域旅游发展的窗口,乡村旅游逐步走上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道路。

五、公共服务补短板上水平多元发展

(一)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有序推进。完成中心敬老院消防改造、护理型床位改造、明厨亮灶提升、失能照护中心提质改造,全市护理型床位占比从2020年末的27%上升至55%;建成运营5个老年幸福食堂,为老人提供健康优惠餐食;开展家庭适老化改造720户,建设家庭养老床位480张,开展养老上门服务2160次,专业照护服务延伸至家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完成建设14个,养老服务设施总量、服务供给能力、服务功能水平持续增长,切实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完善妇女儿童友好型服务设施。在大理市党群服务中心成立大理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为全市广大妇女儿童开辟功能齐全、管理规范、多元特色的活动阵地,共开展“礼赞祖国共阅梦想”亲子阅读活动、大理市反家暴法律讲座、“家校共育携手成长”家庭教育服务活动等13场活动,受益妇女群众900多人。制定《大理市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管理制度》,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144个家长学校、9个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招募32位专家组建大理市第二届家庭教育讲师团,努力构建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育人体系。

(三)持续推动文化惠民体育惠民工程。积极开展“戏曲进乡村”“我们的节日”“彩云之南等你来”及洞经古乐展演、全民阅读等文化惠民活动;积极利用数字图书馆平台及资源做好“线上服务”工作,结合创城、乡村振兴、洱海保护等工作全年共推出书籍推荐、名师讲堂、微展览160多期。以“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为主线,引导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户外活动,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对全市200条健身路径进行检修维护,加快实施全民健身中心提升改造,体育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四)推动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质量持续提升,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累计建立电子居民健康档案591956份,电子档案建档率76.76﹪,纸质档案建档率75.59﹪。县域整体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市一院晋升三级综合医院,市二院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已通过省卫生健康委验收,市妇幼保健院通过二级甲等评审,市中医院通过云南省县级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达标验收项目评审。医疗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与市级4家公立医院、9家乡镇卫生院实现互联互通,推行“基层检查、上级诊断”,以市一院为中心,覆盖市、乡医疗机构,实现远程会诊、视频会议及远程交班,电子健康卡普及应用实现市属二级以上医院全覆盖。

六、加快推进数字枢纽建设搭建智慧信息平台

(一)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市互联网宽带用户基本已实现百兆以上宽带接入,互联网宽带用户光网接入能力均达到500兆/秒及以上,可实施千兆光纤宽带安装接入。已建成4G站点2163个,5G站点1753个,通信已基本覆盖了居民小区、学校、医院、火车站、机场、汽车客运站、公园、广场等重要公共场所,为数据枢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网络支撑。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已全面支持IPv6,全市网络基础设施均支持IPv6,应用基础设施IPv6支持度显著提升。基于PKS技术构建的信创政务云平台“苍洱云”建成并投入使用,大理拥有了自己的云计算大数据中心,数字经济在工业、农业、文化旅游等领域广泛运用。

(二)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普遍提高。依托电信运营企业建设了高速率、低时延、安全可靠、灵活组网的工业互联网和窄带物联网。云南欧亚乳业有限公司数字化工厂建设项目、云南皇氏来思尔乳业有限公司常温乳制品生产车间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嘉士伯(中国)啤酒工贸有限公司90000罐/时易拉罐智能化生产线及产能配套项目、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普洱茶初制及成品车间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云南顺丰洱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洱海流域有机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数字化管理示范项目等列入云南省工业互联网“三化”改造示范项目。大理供电局、欧亚乳业、来思尔乳业等企业通过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认定。

“十四五”以来,大理市紧紧围绕“着力打造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旅游名城”目标,积极打造“一带三道十八廊”旅游格局。当前,苍山世界地质公园、茶马古道、洱海生态廊道已成为广大游客和市民户外运动、历史探寻和休闲娱乐的热门打卡地,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产业发展双丰收,“景城共建、全域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已经形成。目前正积极争创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积极谋划创建苍洱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在西洱河沿岸构建城乡一体化可持续发展国际示范区。通过系列创建工作,不断擦亮“风花雪月·自在大理”名片,努力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和生态宜居城市,着力推动大理从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强市跨越发展。

衷心感谢您对我市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今后继续关心支持我们的工作,并提出宝贵的建议、意见。

此复


                                                                          大理市发展和改革局

                                                                            2023年7月20日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