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大理 / 文化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大理白族绕三灵”(传统习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大理白族绕三灵”(传统习俗)

  • 2017年01月06日
  • 来源:大理州文化局
  • 【字体: 大  中 
  • 【打印文本】


绕三灵是云南省大理白族为求雨祈福、祭祀本主而举行的全民性的节日盛会。这一风俗有悠久的历史,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蛮书》(公元863年)中就记载了绕三灵的早期形态,清代(公元1644—1911年)大理地方文献中亦有明确记载,这一节日在白族乡村传承不断。

三灵,指位于大理三塔寺旁的“佛都”——崇圣寺、位于苍山脚下庆洞村的“神都”——五百神王庙、位于喜洲东部的“仙都”——洱河祠。“三都”是绕三灵活动的核心区。

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是正式节期。这三天,洱海周围数以十万计的白族民众额贴太阳形状的图案,头戴祈祷五谷丰登的花帽,携带象征生殖力量的葫芦,从各个村子徒步前往朝拜“三都”。人们手执祈雨的柳枝,敲打象征一年四季二十四节令的金钱棒、八角鼓,唱着叙述人生幸福和快乐的 “大本曲”(说唱艺术),弹着敬仰本主和佛、道教神的“洞经古乐”。在每个村子里,在乡间的路上,在寺庙中,在树林和小河边,少为几十、多则成千上万人为群体,对唱山歌、跳“脚勾脚,背靠背”的象形男女交合的古典舞蹈。绕三灵的异性在三天三夜里,昼行夜宿于寺庙和附近林木河畔,古代“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的遗风在绕三灵中存续下来。在节日期间与 “老相好”(意中情人)约会,为白族民俗认同,是白族“娱人娱神”的最具震撼力的风俗。

绕三灵的风俗礼仪是民间约定俗成的。每到节期,以自然村的民众为群体,在“本主会”经母、古乐社长老、大本曲艺人、民间歌手等社团和传承人率领下,在野外举行祭祀神灵和进行传统歌舞交流。如有一位男子说:“老汉我今年60岁,绕三灵绕了61年,在我妈的肚子里就绕了一年!”全民的遗产认同与节日传承和血缘、地缘的传承,是绕三灵千年延绵的精神纽带。该遗产核心内容是人与大自然和神灵的亲近,表现形式是族群间人际交流和对本土歌舞的传承。

代代相传、数十万人自由狂欢的三天,是最开放、包容、和谐的时间,人们回到大自然怀抱,忘掉了生活中的各种烦恼,亲近人与天地万物的情感交流,不分贫富贵贱的界线,不分种族群体参与节日,表达出白族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沟通、人类群体追求社会和谐的价值和意义。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